白鹭。还没等众人捂耳朵,接二连三的爆响就追着前音的尾巴炸开。百步外的柏木靶子"噗噗"腾起木屑,最壮实的那个靶子突然"咔嚓"断成两截,上半截打着旋儿飞出三丈远。
"亲娘咧!"火药赵一屁股坐在地上,瞪着满地弹壳直哆嗦:"这可比过年放炮仗带劲多了!"手往发烫的弹壳上摸,烫得直甩手,却咧着满口黄牙笑出声。
张铁头抄起椰壳瓢往通红的枪管上泼水,蒸汽混着硝烟"腾"的窜起三尺高。老铜匠吴师傅突然扯开嗓子:"停!停!水道堵啦!"众人慌忙卸下水冷套,发现铜管里卡着片椰壳渣。李长风抹了把汗:"得加个滤网,就跟茶壶嘴里的纱网似的!"
日头偏西,晒谷场上堆了半人高的碎木屑。李长风望着冒烟的枪口,耳边是工匠们七嘴八舌的吵吵:
"赶明儿给枪架子包层鲨鱼皮!弹链要不用铜片串?你说给这宝贝起个啥名?要我说就叫马尼拉连珠铳!"
突然传来阵椰子落地的闷响,众人转头看见老王头抱着截红木又哭又笑。这老木匠三个月来削废了八十多根柚木,终于用红木做出了带弹性的复进簧。"侯爷您摸摸!"他把木簧片递过来,"用桐油泡了七天七夜,比牛筋还韧实!"
晚霞染红马尼拉湾时,李长风摸出怀表看了眼崇祯十七年的日历。表盖内侧嵌着张泛黄画片,是现代军博馆里的马克沁机枪。此刻海风裹着枪油味掠过棕榈树林,港口传来各国商船起锚的号角。
"侯爷!"张铁头忽然指着冒烟的枪管,"您说这铁家伙要是架在战船上......"话没说完,就被老王头的咳嗽声打断。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见三个葡萄牙商人正扒着墙头张望,礼帽被海风吹得直晃悠。
李长风嘴角泛起穿越以来的第一丝笑意,伸手摸了摸发烫的枪身。兵工厂屋檐下的灯笼次第亮起,照得满地弹壳金光灿灿,活像撒了满地的铜钱子儿。
马克沁这铁疙瘩"突突"起来,一分钟能喷三四百发铁花生米(急了眼能飚到六百发)。配上那水冷套筒,跟老牛饮水似的"咕咚咕咚"不停歇。如果在中原战场,李长风的军队和李自成、张献忠那些流寇碰上,他们还乌泱泱跟下饺子似的往前冲,李军弟兄们只需卡住山头要道,几挺铁疙瘩交叉着喷火,眨眼功夫就能把上千号流寇撕成血葫芦。当年洋鬼子四挺铁疙瘩就收拾了五千祖鲁骑兵,搁在崇祯年间,那些流寇的"人海战术"怕是要变成"人肉铺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