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形,致使军队暴露于敌军优势之下,故而屡战屡败。”
崇祯仔细回味着李长风的回答,接着又问:“为何这次建奴扣边如此迅猛?几天就打到了京师?”
"回陛下,朝廷忽视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李长风声音清朗,"其一,九边重镇各自为战,只重视修筑宁锦防线。而忽视了蓟州城的修建,导致敌人绕道长城,蓟州不能守;其二,军心涣散,军饷过手十八道,到士卒手中十不存一。这次勤王的部队大部分都欠饷半年以上,军丁不肯卖命,军心不足以用;其三,夜不收刺探不力,建奴在草原走了一个月我们都不知道,末将在喜峰口都是仓促应战,几乎没有准备,过遵化后,虏骑过蓟州才知敌情。"
袁崇焕在武官队列中猛然抬头,蟒袍下的拳头攥得咯咯响。这些日子他听得最多的便是"五年平辽"的讥讽,却不料被个边关小将说破关窍。
"若卿为督师,当如何?"崇祯前倾身子,护甲在龙案划出三道白痕。
"精简卫所,练新军三万为机动;各镇设飞骑传驿,遇警昼举烟夜举火;江南粮食漕运改走海运,月省脚费七百万两,省下的钱大力发展火器;另请陛下赦免西苑待罪的孙元化等火器匠人......建奴最怕的就是火器"
"够了!"崇祯突然暴喝,吓得王公公一哆嗦。年轻的皇帝却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呛出眼泪:"好!好个海运省费!好个赦免匠人!王承恩,取朕的龙泉剑来!"
王承恩心中一惊,额头上瞬间沁出细密的汗珠,忙不迭地应了一声“遵旨”,便小步疾跑着去取剑。不多时,那寒光凛凛的龙泉剑便被呈到崇祯面前。
崇祯缓缓抽出宝剑,剑身划过剑鞘,发出一阵令人心悸的铮鸣。他举剑凝视,那冰冷的剑刃仿佛映出了朝堂之上群臣的嘴脸,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却只为一己私利的虚伪之徒,那些对他的新政阳奉阴违的老臣们。
“朕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一心想要中兴大明,力挽狂澜。可那些臣子们呢?”崇祯咬着牙,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海运省费,乃是利国利民之举,他们却百般阻挠,只为保住那几家与漕运勾结的商号的利益。赦免匠人,本是彰显我大明仁德,他们却以祖宗旧制为由,横加指责!”
王承恩垂首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他知道皇上心中的憋屈,这大明的江山看似稳固,实则早已千疮百孔,内有阉党余孽作祟,外有后金虎视眈眈,而朝堂之上的臣子们却只顾着争权夺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