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这是采用本地矿产替代进口硅材后的新一代产品,转化效率提升了两个百分点,成本却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什么时候能投入量产?”他问。
“只要资金到位,一个月内就能试产。”
“那就尽快推进。”林海阳把板子放回箱中,“我会协调财政这边。”
傍晚时分,他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一封来自金城大学的邮件。点开一看,是方子敬发来的。
“小奕和我正在筹备一场公益开放日,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素食馆与书吧的日常运营。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不仅是爱心事业,更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林海阳读完,嘴角微微扬起。他回复了一句:“支持你们的做法,但记住,不要刻意迎合舆论,保持真实。”
手机随即震动了一下,是小奕回信:
“谢谢你的信任,我们会继续做好每一件事。”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亮着。林海阳坐在桌前,翻看即将带出国的资料,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次出访不仅是一次国际交流,更是一次对莫高模式的检验。
第二天一早,他便前往城南试验区。黑猪养殖项目的第一批试点圈舍已经搭建完成,几头体型健壮的猪正在圈内悠闲地踱步。
技术人员迎上来介绍:“这批猪是从南方引进的品种,抗风沙能力很强,但需要专人看护,尤其是幼崽期。”
“安排人了吗?”
“暂时由畜牧站的技术员轮流值班。”
林海阳点头,蹲下身观察地面土壤情况。沙质松软,但已有少量植被覆盖,说明这里的生态修复工作初见成效。
“继续记录生长数据,每周给我一份报告。”
中午,他在试验区吃了午饭,简单吃过几口就起身离开。下午还有一场关于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讨论会,他必须提前到场。
会上,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提出建议:“我们打算拍一部纪录片,全程跟拍您的出访过程,展现莫高的发展模式。”
“可以,但不能只拍好的。”林海阳说,“也要拍问题、拍挑战。只有真实,才能让人信服。”
“明白了。”
会议结束已是傍晚,他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路过书吧时,看见门口挂着一块新牌子:“公益开放日欢迎参与”。墙上贴着几张照片,是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他停下脚步,看见留言墙上有一张便签,字迹工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