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院墙角的残片拼合后,竟显露出“七十二煞”字样,正是金菊盟血祭的人数。
信笺上的字迹潦草如鬼画符:“薛记洋行地下三尺,尽是少女骸骨,脚踝皆系金菊纹脚链,与祭池所出无二。”宝玉攥紧信笺,忽闻麒麟剑发出嗡鸣,剑尖直指梨香院方向。他掀开窗帘,见宝钗立在白墙下,手中玉笛正对着秦淮河吹奏,笛音混着少女的尖啸,在水面激起金菊状的涟漪。
“备马,去洋行。”宝玉将麒麟剑插入剑鞘,剑穗金线突然绷直,勾住案上的《璇玑图》残页。残页“滋啦”一声裂开,露出用金菊粉写的密文:“三载换魂,血祭开天,以桃代菊,双生取一。”落款处的“天香楼”印章已模糊,却与贾母房中的阴骘纹屏风暗合。
晴雯替他披上狐裘,袖口露出的金麒麟坠子突然发烫,坠子内侧的“通灵”二字与麒麟剑的辟蛊纹路产生共鸣。
她想起昨夜在梨香院看见的“七煞锁魂阵”,那些摆着金菊粉的青瓷碟,此刻在她脑中化作七口棺材,每口棺材里都躺着与黛玉相似的面容。
第三折 梨香院夜探迷局
戌时初刻,梨香院
宝玉与晴雯潜至后墙,墙角的青苔已被铲除,露出底下的金菊纹地砖。麒麟剑穗上的金线突然刺入砖缝,勾出半枚带血的金菊纹纽扣——正是宝钗常穿的蜜合色夹袄上的饰物。晴雯举火折照亮,火折纸上的金菊纹竟与薛记洋行的茶饼商标一模一样。
“小心,有蛊。”宝玉按住她的手,剑尖挑起地砖缝隙里的白色粉末。粉末遇火即燃,发出青焰,竟与祭池骸骨上的“蚀骨蛊”如出一辙。他想起黛玉掌心的金菊粉残渍,那些能与血脉共鸣的毒粉,此刻正顺着砖缝渗入地下,滋养着梨树下的“七煞锁魂阵”。
两人翻墙而入,只见梨树上的金菊纹灯笼已换作白色,每个灯笼里都插着三支香,香灰堆成的坟包旁站着七个纸人。居中的黛玉纸人眉心红点已被刺破,渗出黑血,血珠落在石桌上的金菊粉中,竟化作细小的蛊虫,朝着厢房方向爬去。
“宝二爷,厢房有动静。”晴雯拽了拽他的袖子,窗缝里透出的烛光将两个身影投在帘幕上。一个是宝钗,正往青瓷碟里撒金菊粉;另一个身着华服,腰间九鸾金带扣闪着幽光——竟是本该在金陵的史湘云。
“……老祖宗的药里,我已加了‘慢惊风’。”湘云的声音混着金菊香飘来,“那玉镜碎片若落在林黛玉手里,咱们谁也活不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