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刻的织机巷飘着细雪,李师傅的女儿趴在织机上,梭子还穿着半幅未完成的"火凤朝阳"。黛玉的验丝镜扫过机杼,发现经线里藏着三根极细的金丝,分别指向薛家当铺、盐运司后巷、倭国商馆——正是金菊商社的三条密道。
"大姐,你昨夜见过倭国使者?"紫鹃扶住少女颤抖的手,发现她食指内侧的烫痕,正是按动引火机关的灼伤,"顺天府尹的师爷投河前,是不是把盐引账册交给你了?"少女抬头时,鬓角银梭突然发出蜂鸣,与宝玉剑鞘的铁锚纹产生共振。
黛玉的验丝镜扫过织机踏板,发现用经血绣着的"金菊三弄":第一弄对应薛家贡缎的出库日期,第二弄对应倭国战船的到港时间,第三弄竟指向明日辰时的金陵织造局。更震撼的是,踏板边缘刻着的织机图,与明远楼栋梁的承重结构完全一致——逆贼要借新织机启动,压垮整座织造局。
"长公主,倭国商馆传来急信!"周舵主的铁锚纹腰带还滴着血,"他们说明日要验看新制的'火凤缎',但商船里装的不是丝绸,是火药!"宝玉握紧麒麟剑,剑鞘铁锚纹与织机图的经纬线重合,竟显形出倭国在江心洲的火药库坐标。
黛玉忽然注意到,少女织的火凤尾羽上,用金线绣着极小的漕帮水纹,每道波纹都对应着玄武湖底的火药桶。她展开李师傅的衣冠冢里找到的丝帕,上面"碑下有引"的"引"字,此刻在验丝镜下竟变成"引燃织造局"。
当宝玉带着漕帮兄弟冲向江心洲时,黛玉的验丝镜突然照见织机下的暗格——里面整齐码着十二封血书,每封都写着"某年某月,薛家贡缎第X匹藏火铳X件",落款处的指印,正是李师傅临终前按在她掌心的温度。
第四折 江心洲火凤涅盘
子时三刻的江心洲火光冲天,倭国商馆的硫磺味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黛玉的验丝镜扫过码头,发现三十艘蒙着"火凤朝阳"缎面的货船,船身的红豆标记与李师傅女儿织的襕裙完全一致——每颗红豆下都藏着引火硝石。
"宝二爷,火药库在第三艘船底!"周舵主的铁锚纹腰带撞在桅杆上,两名水鬼抬着浸满运河水的丝绵退下,"这些布料缝在船底,遇热就会引燃江心洲的芦苇荡!"黛玉的指尖划过缎面,验丝镜里浮现出二十年前的场景:薛姨妈将引火金丝混入"火凤"的尾羽,每根金丝都连着船底的火药桶。
宝玉的麒麟剑突然发出蜂鸣,剑鞘铁锚纹与船头的金菊灯笼相触,竟震碎了藏在灯芯里的毒烟。更可怕的是,灯笼穗子的摆动频率,正是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