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在金丝缝隙里发现半片梨木纹版,上面刻着"残菊现,龙章出",正是李师傅的笔迹。
"原来李师傅早就知道,"黛玉声音颤抖,"他用命护住的不只是春闱真题,还有这个!"她想起李师傅女儿说的"父亲总在夜里改纹版,说要让寒门士子的字比金线还亮",此刻终于明白,那些金线里藏着的,是比春闱更重要的秘密。
乾隆接过玉璧,手指划过九龙纹:"当年朕命人打造此璧,本是为制衡..."他的目光扫过满地狼藉,"却不想,成了某些人谋逆的工具。"他突然看向黛玉,"长公主,你手中的纹版..."
黛玉展开从密道里带出的残片,拼出完整的图案:九龙戏珠图,龙珠处绣着饱满的红豆——漕帮"官清民安"的标记。更令人震惊的是,纹版背面用靛青写着:"盐引案、春闱弊、玉玺谋,皆因一人起",字迹歪斜,像是临终前的绝笔。
宝玉的麒麟剑突然发出清鸣,剑鞘上的漕帮铁锚纹与纹版上的标记重合。"薛蟠!"他猛地想起白鹭洲发现的证据,"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他!金菊商团、倭国硫磺、盐引私运..."他的目光扫过黛玉手中的纹版,"还有这藏在贡缎里的真相!"
黛玉的金锁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纹版上的字迹。她的验丝镜扫过四周,发现荣禧堂的梁柱上,金丝组成的云纹里,竟藏着"薛蟠通倭"的字样——这些本该用来装饰的贡缎,此刻成了指证逆贼的铁证。
"传朕旨意,"乾隆声音冰冷,"封锁金陵城,缉拿薛蟠及其党羽!"他握紧玉璧,九龙纹在火光中明明灭灭,"敢觊觎龙章者,虽远必诛!"
第七折 红豆灯照未央天
三月十六清晨,金陵城的硝烟渐渐散去。黛玉站在明远楼废墟前,验丝镜扫过焦黑的贡缎,金丝组成的云纹里,"官清民安"四字依然清晰可见。那些本该用来纵火的金丝,此刻在晨光中泛着温暖的光泽,仿佛千万织工的魂魄在诉说不屈的信念。运河上,漕帮兄弟正打捞着烧焦的盐船残骸,船板缝隙里嵌着的红豆香囊,随着水波轻轻摇晃。
宝玉握着麒麟剑走来,剑鞘上的漕帮铁锚纹还沾着血渍。他展开从薛蟠宅邸搜出的密账,每页都用靛青写着"金菊商团往来明细",其中赫然记录着"以贡缎为引,借圣驾南巡行谋逆之事"。账册末页贴着张泛黄的纸笺,是二十年前薛蟠之父与倭国使者的密约,墨迹里混着的沉水香,与顺天府尹案牍上的气味如出一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