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的阴影里,几个倭国浪人突然窜出,手中锁镰缠着蛇形锁链。黛玉甩出银针,验丝镜照亮他们胸口的火凤刺青——未完成的翅膀上,用盐粒绣着"顺天府尹两淮盐运使"的名字。
"长公主,小心!"宝玉的麒麟剑及时劈来,剑鞘铁锚纹与浪人腰间的金菊玉牌相撞,发出刺耳的鸣响。黛玉趁机用验丝镜查看香炉,发现引信的终点竟是李师傅的衣冠冢——逆贼不仅要炸圣上,还要毁了织工们的精神图腾。
当她用李师傅女儿给的丝绵堵住引信时,验丝镜里突然浮现出二十年前的场景:薛父与倭国使者在织机前密谋,将引火金丝混入贡缎,却被年幼的李师傅看见。原来这场横跨三十年的阴谋,早在织工们的经纬线里,埋下了反击的针脚。
第七折 红豆灯照未央天
五月十五寅时,玄武湖的水面漂满红豆灯,千万盏灯火将湖水映成血海。黛玉站在明远楼畔,看着乾隆的龙舟缓缓驶来,手中握着从香炉里取出的纹版,上面的"金菊谋"三字在灯影中明明灭灭。
"长公主,引信已切断。"宝玉的麒麟剑滴着湖水,剑鞘铁锚纹在灯影中格外醒目,"漕帮兄弟在湖底发现了金菊商社的密约,还有..."他递给黛玉半片玉璧,"与薛家地窖的玉玺拓片能拼合。"
验丝镜扫过玉璧,黛玉的金锁发出强光,照亮了璧面的小字:"金菊献玺之日,便是改朝之时"。她忽然想起李师傅衣冠冢前的红豆灯,每盏灯上的"官清民安",都是织工们用血泪绣成的祈愿。
乾隆的龙舟靠岸,圣上望着满湖灯火,忽然看见黛玉手中的纹版:"长公主,这些年朕竟不知,太平盛世的经纬线里,藏着这么多忠魂。"他接过玉璧,九龙纹与湖中的红豆灯影重叠,"传朕旨意,五月十五定为'织工纪念日',岁岁点灯,以祭忠魂。"
顺天府尹被押解到湖边时,黛玉的验丝镜扫过他的官服,发现金丝里藏着的金菊纹正在褪色——那是织工们用运河水绣的"败露"暗语。更令她心惊的是,他袖口的靛青,与李师傅临终前染在凶手身上的一模一样。
"圣上,"黛玉呈上薛蟠的密账,"三十年里,薛家借贡缎之名,行通倭之实,两淮盐运使司、顺天府尹皆为金菊商社爪牙。"她指向满湖的红豆灯,"但逆贼没想到,织工们早把证据藏在献给圣上的贡缎里,把求救信号绣在千万盏红豆灯上。"
黎明时分,第一缕阳光照亮明远楼,黛玉看着李师傅的女儿将新绣的"太平纹"贡缎献给乾隆,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