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初刻,贡院外墙亮起万盏红豆灯,一盏盏连成灯海,映得运河水面如流霞漫卷。漕帮兄弟划着乌篷船,将灯笼系在每根灯柱上,灯笼穗子上绣着的红豆图案,正是李师傅女儿连夜赶制的。宝玉站在明远楼上,看着号房内的考生逐一通过验身,重点检查胸口是否有火凤残菊刺青。当第三个考生解开衣领,锁骨下方的残菊刺青在灯光下泛着靛青,立刻被衙役带往偏房,他挣扎时掉落的文牒上,"替考"二字用金线绣在名字下方。
黛玉带着神农药师守在贡院门口,手中的验丝镜扫过每卷贡缎制成的户籍牒。当夏金桂的替考牒文经过时,镜中突然映出残菊暗纹——她正是薛蟠派来启动纵火的死士。"拿下!"黛玉一声令下,衙役从她袖中搜出浸过硫磺的火折,与《贡院纵火图》上的标记完全一致,火折绳结正是密档里"残菊买办"的专属样式。夏金桂挣扎时,鬓间的金菊步摇掉落,与李师傅胸口的刀上刻纹分毫不差。
与此同时,号房内传来骚动,十余名绣着残菊的考生正要点燃梁柱,却发现火折被黛玉提前撒下的"凝露粉"浸湿。宝玉冲进号房,展开他们携带的"考题",竟是前太子密信残页,背面用金线绣着假的纵火路线。"你们以为绣着残菊,就能遮住本心?"他冷声道,举起李师傅用生命护住的纹版,"真正的考题,在这里!"
"官清民安"四个大字在红豆灯下熠熠生辉,金丝勾勒的红豆图案格外醒目。号房内的寒门士子们抬头,看见明远楼上飘起的"官民同心"大旗,与运河上的红豆灯连成一片。有人认出旗角的针脚,正是昨夜漕帮兄弟挨家挨户送平安符时的绣法;有人摸到号房梁柱上的红豆香囊,里面塞着李师傅女儿连夜赶制的祝福签,签上歪歪扭扭写着"愿天下寒门皆有笔"。
正午时分,乾隆的龙舟抵达金陵。鼓乐声中,圣上登上明远楼,目光扫过贡院外墙的红豆灯海,落在宝玉手中的纹版上。"朕听闻织造局出了乱子,"他笑道,"不想却见了这满墙灯火。"黛玉呈上染血的纹版,缎边暗线里绣着三十个极小的名字——正是为护真题而死的织工。乾隆接过纹版,指尖划过"官清民安"四字,忽然望向运河上的灯影:"这些灯,照见的是民心,也是官心。"
是夜,监察司的文牍房里,黛玉在《金陵烬未央卷》上写道:"乾隆三十八年春,贡缎案结,春闱弊绝。然织机易停,贪心难止......"她望向窗外,漕帮兄弟正在拆除贡缎上的残菊纹,换成百姓绣的红豆图案。紫鹃抱着李师傅的《蚕织图》残页进来,破损处被补上了红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