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朕听说你们在扬州找到了停云馆,"乾隆的声音不怒自威,"还起获了前太子的密信?"
黛玉跪下呈上证物,锦盒打开的瞬间,殿中烛火无风自动。乾隆看着信末的九龙印,忽然想起康熙爷临终前的叹息:"胤礽虽废,其党羽仍如盐粒入水,难辨踪迹。"他的目光落在黛玉脸上,与当年贾敏竟有七分相似。
"二十年前姑苏接驾,"宝玉朗声道,"荣国府挪用的何止漕银,更是借'祥瑞盐'之名,替前太子私运军火。倭商的残菊纹、荣国府的海棠印,都是他们互通的暗号。"
乾隆接过盐引牌,指尖抚过"尹继善"的名字:"这个两淮盐运使,朕上月还夸他办事得力......"他忽然冷笑,"原来'得力'是替朕清查盐引,实则替废太子清点旧部。"
黛玉趁机呈上药方:"请圣上细看,这绝舌散的改良方,与太医院存档的御用药方截然不同。"她顿了顿,"更巧的是,药方上的暹罗血燕,正是薛蟠的商船每月从长崎运来。"
殿外忽然传来钟鸣,戌初刻的梆子声惊起寒鸦。乾隆的脸色骤变,对王忠道:"去查查太医院的张院判,还有......"他望向窗外的漫天大雪,"把顺天府尹的卷宗再调一遍,朕记得他的生辰八字,与薛家当铺的某块盐引牌吻合。"
宝玉和黛玉正要告退,乾隆忽然叫住他们:"听说你们在金陵推行'官民同心'的红豆灯?"他拿起案头的红豆念珠,正是贾母托人进宫的信物,"当年你父亲林如海,曾用红豆灯照亮了苏州织造的贪腐案。如今这盏灯,该照照紫禁城的角角落落了。"
第五折 荣国府夜审余党
回到金陵的当夜,宝玉和黛玉直奔荣国府旧址。断壁残垣间,鸳鸯带着几个老仆正在整理账册,见他们到来,连忙捧出个檀木匣:"老太太临终前说,若有一天查到停云馆,就把这个交给你们。"
匣中是半幅残破的《长江万里图》,绢帛边缘绣着十二颗红豆,每颗都嵌着极小的官印。黛玉对着月光细看,发现红豆排列的轨迹,正是两淮盐场到京城的密道——与织造府暗室的舆图完全吻合。
"鸳鸯姐姐,"宝玉注意到她鬓边的素绢花换成了红豆簪,"当年老太太让你暗中相助,是不是早就知道荣国府深陷太子党之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鸳鸯跪下,眼中泛起泪光:"老太太说,贾家的罪孽始于姑苏接驾,可她不知道,接驾的银子早被前太子党羽掉包,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