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煮粥,能暖漕工叔叔的手’。”她望向监察司门楣,“我们守的不是官印,是这些愿意把最后一颗豆子交给我们的民心。”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敲碎了夜的寂静。紫鹃抱着件披风过来,看见两人相握的手,红着脸退开。黛玉望着宝玉腕间的红绳——那是百姓们连夜编的平安结,忽然轻笑:“明日去趟荣国府吧,老太太房里的金丝楠木柜,第三层抽屉应该有我们要的东西。”
宝玉挑眉:“你怎么知道?”黛玉晃了晃手中的钥匙:“冯照临咽气前,手指一直抠着牡丹花瓣的纹路。而王夫人妆匣的暗格,恰好缺了片这样的花瓣。”她站起身,红豆印盒在腰间发出清响,“有些账,该算算了。”
第七折 未央卷里续新章
三日后,监察司收到从京城快马送来的密函,封面上“红豆印启”四个火漆大字格外醒目。黛玉展开一看,竟是乾隆的朱批:“着查荣国府三十年漕银亏空,钦此。”她望向窗外,民魂树的枝头已结满豆荚,每颗红豆上都映着监察司的灯火。
宝玉匆匆进来,麒麟玉佩还沾着晨露:“琏二哥传来消息,顺天府尹的师爷招了,当年姑苏接驾的亏空,全记在《红楼梦》曲本的工尺谱里。”他指着案头新到的状纸,“还有,倭国商人说,他们的硫磺硝石船,其实是替荣国府运的私货。”
黛玉将朱批收入红豆木匣,忽然听见门外喧哗。巧姐蹦蹦跳跳跑进来,手里举着张皱巴巴的纸:“姑姑!这是我在老太太房里捡到的!”纸上是半阙残词,墨迹与冯照临密信如出一辙:“红豆印启惊宦海,金陵烬里见未央。”
紫鹃跟着进来,怀里抱着从荣国府抄出的账册:“姑娘,琏二奶奶说,王夫人房里的沉水香,都是用漕银从倭国换的。”她忽然压低声音,“还有,在义庄暗格发现了……发现了当年林姑老爷的官印。”
黛玉的手骤然收紧,金锁几乎嵌入掌心。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莫信红豆寄相思,须记民心是秤砣。”原来父亲的死,竟与这漕银亏空案有关。“紫鹃,”她望向窗外正在晾晒万民折的百姓,“把这些账册按《民典》分类,每笔亏空都要注上百姓的血泪。”
宝玉忽然指着远处:“你看!”运河上驶来百艘民运船,船头都插着新制的“官民同心”旗,红豆与菊花合纹在风中招展。周舵主站在最前面的船上,举起个漆盒:“长公主!这是百姓们凑的红豆,要给监察司做印泥!”
黛玉接过漆盒,红豆的清香混着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她取出新刻的“官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