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我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单光子探测器,它可以在极低的信噪比下正常工作。”
面对凌云的自信和决心,其他人都是充满了怀疑。
但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这次并没有人敢小瞧他。
于是,总设计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凌云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紧张的测试和调整。
终于,经过不懈努力,世界上首个月球量子通信中继卫星成功发射!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为“嫦娥六号”探月计划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种花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传回第一组通过量子加密的高清图像时,整个任务控制中心都沸腾了,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是凌云被收编后立下又一大功!
只是他如此频繁的立功有些过于刻意。
所以,上面开始派出了秘密考察小组。
他们想摸清楚,凌云手里到底还藏了哪些底牌。
只不过,凌云本人还茫然不知,依旧在继续展示自己的实力。
在完成登月相关研究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量子计算。
在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一间秘密会议室里。凌
云正站在一群科技部的领导面前,向他们展示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
他指着一个冰箱大小的设备自信地说道。
“这就是量子云算力集群的原型。”
这个看似普通的设备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它包含了128个量子比特,通过一种新型的纠缠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全连接。
这意味着它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大大提高计算能力。
科技部的张部长对这个设备的体积感到非常惊讶。
他看着凌云不禁询问说道。
“这体积……比国际上报道的任何量子计算机都要小得多啊!”
凌云微笑着解释道。
“这是因为我使用了一种全新的量子比特实现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小设备的体积,还能提高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不是超导,也不是离子阱,而是基于拓扑绝缘体的固态量子比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