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后期,应该是有实力买得起房的,毕竟都当官了。
\n
事后,阿梅的徒弟们纷纷惊讶的说道:“线长,陈先生居然认识你,你真是利害!”
\n
像她们,总经理和厂长都不认识她们,更别说陈先生了。但她们可是知道,新丰纺织只是陈先生其中一个产业,陈先生就是香港的华人领袖。
\n
阿梅说道:“当初来港的时候,陈先生对大家都很熟悉,他记忆力很好,认识很多厂里的老员工的,几百个都有的。大家好好做事,说不定哪天陈先生也认识你们,然后升职加薪。”
\n
“对,要好好做事”
\n
陈光良的到来,厂里面激起一股昂扬的斗志。
\n
他本人对郑仕英说道:“我们纺织厂,没有50元以下的工人吧?”
\n
郑仕英马上说道:“没有的,童工都是50,进厂就不会低于50。”
\n
听到‘童工’,陈光良并不意外,这个时代人家都不读书了,自己还假装仁义道德——不用童工,岂不是让那些需要工作的14~18岁的孩子,没有一个好去处。
\n
“嗯,我少赚点无所谓,工人们的福利待遇,我们要做到香港行业最优。”
\n
童润夫在一旁说道:“我们打开南非和印尼的市场后,利润也在提高。”
\n
陈光良笑道:“所以说,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我们给全体员工一个好的福利,大家为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最终我们的利润就会不错。那恶性循环就是那些小厂,尽可能的压榨工人的福利,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成本低,其他一无是处.”
\n
大家深以为然!
\n
当然是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小工厂本来就是求生存,当然也有小工厂主本来就是靠压榨发财,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