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重庆工厂,今年下半年才逐步开工,目前产能还没有得到释放。而且重庆工厂从建立开始,就是困难重重,包括与地主谈判买地、配合重庆电力公司完成接电工程,建立公共码头,自行架设铁管从长江取水解决每月1.5万加仑用水,修建公共马路,修建防空洞,商场、医疗诊所、消费合作社,出资请警察维持秩序,筹办小学等,都要出钱出力。
\n
那边唯一的优势就是——消费水平低一些,100万的投资相当于沪市150万以上的投资;更何况,后来又增加‘50万贷款’投资,实质上重庆工厂和香港的产能差不多,但规模更庞大。
\n
好在这些事情,有童润夫、李升伯等人才的加盟,不用陈光良操心太多。
\n
张芳硕说道:“没问题,我们现在的产品就已经经粤汉铁路,销往国内。产量方面,我们也还可以提升不少。”
\n
相比较重庆,不管是在租界开厂,还是在香港开厂,各方面都是更方便。
\n
难怪这一次工业西迁,很多人都比较消极,甚至是抗拒,包括申新四厂这些知名企业。
\n
当然此次工业西迁,实际上此时已经是‘交通堵塞’,陈光良当初给卢作孚的100万航运投资,此次也是大显异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n
随后,陈光良在工厂顿足了很久。
\n
此时新丰纺织的四家工厂,主要是由童润夫、李升伯等专业人才负责,经营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n
特别是在技术上,更是稳稳压过香港、粤省工厂一筹。
\n
沪市的工业技术,冠绝全国,生产的纺织品,在香港和粤省属于高等品,在东南亚更是很受欢迎。所以新丰纺织是沪市的投资和技术,基本是不愁产品的销路。
\n
短时间打开局面,自然是顺理其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