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
\n
陈光良就思考,假设他开一家现代化榨厂和酒精厂,意味着在1945年前,整个大后方也就他的规模最大。
\n
很简单,一旦开战,沿海的设备很难拉到川蜀,走边缅公路不太可能拉大型榨设备。前世一家日榨7000公斤机制(7吨)、500加仑的酒精的工厂,已经是南鲸政府战时投资最大的工厂了。
\n
所以说,一旦他投资大型制厂和酒精厂,那简直不再可能被复制。
\n
“内江的甘蔗种植,大概有多少亩?”
\n
一名建设厅官员说道:“怕是得有30多万亩,总产量在18亿斤(90万吨左右),占全县土地的70%;另外,资中、简阳和资阳等在沱江西岸30华里以内的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同达总土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n
这是好事啊,说明这个地区本身就在种植甘蔗,而且原材料非常的丰富。
\n
当然,这边的甘蔗品质榨率不高,产量不大,这也是一个弱势。
\n
正因为如此,这次陈光良准备购入2万斤的甘蔗,让内江实验种植,提高原材料。
\n
“老哥,这内江有没有投资超过100万的制厂?”
\n
“陈先生您说笑了,别说100万,就是50万的制厂也找不到,都是些小工厂。100万的制厂,整个川蜀也找不出一家,我们都是土塘制法。不过这几年土塘的日子难过,粤和洋塘联合冲击内江制,走向了下降时期,外的销售量占据了川蜀的一半还要多。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内江的蔗业缩小,价低落,业停滞,金融混乱,小资本家倒闭。”
\n
还挺有见识的。
\n
“老哥,那我问你,如果我在内江招股,吸引资金,顾虑你这样的小工厂主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投资一家现代化机械的榨厂你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