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却没有丝毫动摇。
王强气愤地回应:“张老板,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产品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你们这样的态度,让我们怎么信任你们?限你们三天内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否则我们只能另寻供应商了。我们不能因为你们的失误,而让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毁于一旦。”王强紧紧握着电话,语气坚定,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
林瑶和苏墨得知供应商的回应后,陷入了沉思。林瑶担忧地说:“如果更换供应商,短期内我们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生产进度会受到严重影响。但继续使用这批有问题的原材料,无疑是饮鸩止渴,会对产品质量和品牌造成毁灭性打击。现在公司正处于危机公关的关键时期,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苏墨点点头,说道:“无论如何,产品质量不能妥协。我们一边给供应商施压,让他们尽快解决问题,一边紧急寻找新的可靠供应商。两手准备,双管齐下。寻找新供应商的事情要抓紧,同时也要和供应商保持沟通,看看他们有没有诚意解决问题。”
于是,王强安排采购部门的小李和小赵全力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商。小李和小赵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供应商之间,考察他们的生产规模、质量管控体系以及产品价格。然而,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非易事。
他们首先来到了宏泰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厂房看起来规模不小,设备也较为先进。负责人刘经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和质量管控流程。小李和小赵仔细询问了产品的各项参数,查看了相关的检测报告。然而,当谈到价格时,刘经理给出的报价远远超出了公司的预算。小李面露难色地说:“刘经理,您的产品质量确实不错,但这个价格我们实在难以接受。我们公司目前处于特殊时期,希望能找到一个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刘经理无奈地表示,他们的成本摆在那里,价格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瑞丰材料厂。瑞丰材料厂的价格相对较为合理,产品质量也基本符合要求。但在考察生产能力时,小李和小赵发现,该厂的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公司大规模的生产需求。小赵有些失望地说:“李哥,这家虽然价格合适,但产量跟不上啊,咱们公司订单量这么大,他们根本供应不过来。”小李点点头,两人只好遗憾地离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后,他们听说了一家名为兴达材料公司的供应商,各方面条件看似不错。但在向同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