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技术上的“拦路虎”。在尝试引进高精度加工技术时,发现国外的技术供应商对技术转让设置了重重障碍,国内又缺乏相关的成熟技术。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李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和资料室,查阅大量资料,与同行专家交流,却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他满脸疲惫地向赵刚汇报:“赵经理,这高精度加工技术的引进实在太难了,德国那家公司突然提高了合作条件,不仅要求高额的技术转让费,还对技术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这对我们来说很不利。而且国内相关技术水平差距较大,自主研发的话,时间和技术难度都难以预估。”
在产品材料研发方面,林晓和她的团队同样遇到了挫折。他们尝试了十几种新型材料,不是成本过高,就是性能达不到要求。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一种看似符合要求的材料,在大规模试验时,却发现这种材料在不同环境下性能极不稳定,导致整个试验失败。林晓沮丧地说:“原本以为找到了合适的材料,没想到还是不行,又要重新开始了。我们已经测试了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等多种类型,但都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接下来打算尝试一些新兴的纳米材料,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研发难度会更大。”
尽管困难重重,林瑶和苏墨并没有放弃。林瑶不断鼓励研发团队:“大家不要气馁,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攻克这些难题。”为了激励士气,她还亲自为研发团队安排了一次团建活动,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团建活动上,林瑶说道:“这段时间大家为了公司的技术研发,日夜操劳,非常辛苦。但我们现在处于关键时期,只有突破技术瓶颈,公司才能有未来。希望大家能在今天好好放松,调整状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
苏墨则继续为资金四处奔走。他偶然得知一个由行业协会组织的创业投资峰会,那里汇聚了众多投资人和企业家。苏墨精心准备了详细的项目计划书,满怀希望地参加了峰会。在峰会上,他向多位投资人介绍公司的技术研发项目,尽管大多数人对他的项目表示赞赏,但真正愿意投资的人却寥寥无几。就在苏墨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名叫陈宇的年轻投资人对他的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陈宇认真听完苏墨的介绍后,说道:“苏先生,我欣赏你们的勇气和决心,这个项目确实有潜力。但我需要更详细的市场调研数据和风险评估报告,一周后我们再详谈。我对你们产品核心制造工艺引进的可行性、产品材料研发的市场前景,以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