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然而,投资协议的具体条款商讨并非一帆风顺。在股权分配方面,陈睿提出了较为保守的方案,希望通过较高的股权占比来保障投资回报。林瑶和苏墨则认为,他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需要保留足够的决策权,以确保企业按照既定方向发展。双方各执一词,陷入了僵持。
这时,林瑶冷静地分析道:“陈经理,我们理解您对投资回报的关注,但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灵活的决策机制。我们建议在保证您合理权益的同时,给予我们一定的决策空间。这样既能保障您的投资收益,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优势,推动企业成长。”苏墨也补充了一些成功企业的股权分配案例,作为参考。
陈睿沉思片刻,扶了扶眼镜说道:“林女士,苏先生,我明白你们的想法。但作为投资方,我们也需要足够的保障。你们看这样如何,在一些重大决策上,比如涉及大规模资金投入、战略方向调整等,我们希望拥有一定的表决权。而日常运营决策,你们可以自主决定。”
林瑶和苏墨对视一眼,心中权衡着利弊。苏墨开口道:“陈经理,重大决策上给予投资方一定表决权,我们可以接受。但对于表决权的具体行使方式和范围,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避免日后产生歧义。”
于是,双方针对表决权的细节展开了讨论。从重大决策的界定标准,到表决权的行使流程,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终于在股权分配和表决权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接下来,在投资回报周期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又出现了新的分歧。陈睿希望投资回报周期能够相对较短,以便尽快实现资金回笼和收益。他说道:“林女士,苏先生,投资市场变化莫测,我们希望能够在三到五年内看到较为可观的回报,并具备合理的退出机制。”
林瑶面露难色,说道:“陈经理,我们理解您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但我们的项目正处于关键的拓展阶段,需要一定时间来建立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三到五年的回报周期可能过于紧张,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建议将回报周期延长至五到七年,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稳健发展,也能为您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苏墨也补充道:“至于退出机制,我们希望能够在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比如,在企业达到一定的盈利目标或者市场规模后,您可以选择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寻找其他投资者,为您的退出提供便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