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上的那场“惊天动地”的鞭打落幕后数日,江东大营表面上似乎恢复了平静,
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压抑,却比之前更甚。
关于都督与老将黄盖决裂的流言蜚语,早已传遍了军中,甚至连江对岸的曹营,恐怕也已有所耳闻。
我知道,这正是周瑜和黄盖想要达到的效果。
黄盖被安置在后营的一处独立营帐中“养伤”,由都督亲卫“严加看管”。
明面上,这是防止老将军再“胡言乱语”或“暗通敌人”,
实则,却是为他创造一个无人打扰、可以安心完成下一步计划的环境
——撰写那封足以扭转乾坤的诈降书信。
这几天,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
作为江东参军,我依然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周瑜分派下来的军务,巡视营寨,参与一些无关痛痒的军事会议,
维持着一个尽职尽责、但似乎并未完全获得核心信任的“外来者”形象。
然而,在无人察觉的暗处,通过玄镜台那张无形的巨网,我的指令如水银泻地般,悄无声息地传递出去。
苦肉计已经上演,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黄盖这封密信,能否“安全且可信地”送达曹操手中。
这,成为了我当前的核心任务。
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我面前摊开的长江水域图和几份用特殊墨水写就的密报。
这些来自玄镜台前线观察哨和潜伏人员的情报,正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我这里,
由我进行分析、判断,并发出新的指令。
“禀‘瑶光’(陆昭的玄镜台内部代号),子时三刻,曹军‘飞鲨’级哨船三艘,
于‘浊流’段(预定渡江路线附近水域代号)交叉巡弋,间隔约一炷香。”
“‘浊流’段南岸发现可疑渔火,疑为曹军暗哨,已派‘水镜’组(玄镜台行动小组代号)核实清除。”
“江北细作回报,曹营近日加强了对投诚人员的盘查,尤其是对携带信件者,搜查极为严密。”
一条条情报在我脑海中迅速组合、过滤。
曹操生性多疑,绝非易与之辈。黄盖的诈降要成功,送信的过程本身,就必须经得起推敲。
不能太容易,否则显得虚假;也不能太难,以至于信使根本无法抵达。
这个“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我的首要任务,是为黄盖选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