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点承载着重大使命的绢帛灰烬在铜盆中彻底熄灭,书房内陷入了更为深沉的寂静。
方才解读密信时那份抑制不住的激动与欣慰,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荡起的涟漪渐渐平复,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更加沉重、也更加迫切的紧张感。
“雷霆”已发,“锦帆”启航。
这固然是计划成功的关键一步,但这也意味着,风险最高的环节
——接收与储存,即将到来。
这批“特殊军资”绝不能有任何闪失,更不能暴露在江东,尤其是周瑜那敏锐如鹰隼般的目光之下。
一块石头落了地,但另一块更大的石头,却悬在了我的心头。
我必须立刻着手安排接收事宜。
地点,必须绝对安全、隐蔽,并且要考虑到未来取用的便捷性。
这不同于在夏口我们自己的地盘,这里是江东,是柴桑,不久之后,主战场更会移至赤壁一带。
我这个新晋的“江东参军”,虽然有了名义上的身份,可以参与军务,
但根基尚浅,一举一动都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之下。
直接动用玄镜台在江东潜伏的力量,寻找或建立一个秘密据点来储存?
这是最保险的选择,但未必是最优解。
秘密据点往往为了隐蔽,会设在远离军事要冲的地方,
战时取用会非常不便,且难以解释大规模物资的突然出现。
况且,这批“雷霆”数量虽少,但分量不轻,目标也相对明显,单纯依靠秘密渠道转运,风险极大。
那么,利用我“江东参军”的身份呢?
孙权任命我,虽有试探、利用之意,但也确实赋予了我一定的参议军务、协理后勤的权限。
这或许可以成为我的保护色。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滑动,脑海中快速勾勒着江东水军的布防图和后勤体系。
周瑜治军严谨,水寨、船坞、粮秣库、军械库,各项管理都颇有章法。
想要在他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开辟一个“私人仓库”,无异于虎口拔牙。
但并非全无机会。
大战在即,后勤压力骤增,各项物资调拨频繁,管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可以利用的“灰色地带”。
尤其是前线的临时囤积点,
为了保障大军作战,往往会临时征用一些民用仓库或者修筑简易的囤积设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