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的江东。
然而,荆州内部,暗流汹涌。
刘表年迈,二子争位,蔡氏外戚把持军政大权,对我等名为收留,实则处处提防,甚至视如心腹大患。
指望他们同心协力,共御强敌,无异于痴人说梦。
江东的孙权,虽有英主之姿,但隔着长江天险,自保尚且有余,是否愿意、以及何时愿意出手相助,更是充满了未知数。
再看我们自己。主公(刘备)仁德之名远播,身边有关、张、赵(尚未公开,但在我方核心层已知其存在并可能发挥作用)之勇,有孔明、元直之智,还有我这个……大脑充满超越时代知识的变数。
我们占据着新野这座小城,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过区区数万,其中真正能战的精锐更是有限。
粮草军械,虽经我与糜贞、石秀等人苦心经营,秘密储备了不少,但与曹操那足以支撑长期大战的国家机器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实力对比,悬殊得令人绝望。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局面。
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几乎看不到胜算的战争,即将爆发。
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自光和七年黄巾骤起,我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
从颖川的迷雾,到洛阳的烈火,从徐州的彷徨,到如今寄身新野……一路走来,步步惊心,如履薄冰。
我并非天生的英雄,更没有王霸之气。
我所拥有的,不过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些许见识,一些数理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一颗在绝境中也不愿放弃的、坚韧的心。
我审视着自己抵达荆州以来的每一步棋。
在新野,我们整肃军纪,屯垦荒地,布施仁政,聚拢民心,让这座几近废弃的小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是我们立足的根基。
我寻访贤才,先得元直(徐庶)这位昔日同窗挚友、如今的左膀右臂,后有孔明(诸葛亮)这位卧龙出山,组建起了足以傲视天下的顶级智囊团。
这是我们运筹帷幄的核心。
我秘密建立了玄镜台,由锦瑟(貂蝉)统领,编织起一张覆盖荆襄、延伸至北方和江东的情报网络。
它如同我深藏的眼睛和耳朵,让我能洞察先机,掌握主动。这是我看清棋局的依仗。
我设立了格物工坊,由石秀负责,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复现超越时代的技术,打造秘密武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