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加重语气,“而最新的迹象表明,曹操在巩固北方之后,其目光,已经投向了南方。尤其是……我们荆襄之地。”
“什么?!”张飞第一个按捺不住,猛地踏前一步,豹头环眼怒睁,“那曹贼真敢引兵南下?俺老张第一个取他首级!”
“翼德,稍安勿躁!”刘备低喝一声,制止了张飞,但他的脸上也难掩忧色,转向我,“子明,此消息可确实?曹操当真有意南征?”
“回主公,”我谨慎地措辞,
“目前尚未有曹操正式下达南征军令的确切情报。但是,诸多迹象令人担忧。
其一,曹军主力在北伐后并未大规模休整,反而有向南阳一线集结的迹象;
其二,宛城及其以南地区,粮草、军械的转运明显加速;
其三,据闻曹营内部,已有不少谋士如荀攸、程昱等人,力劝曹操趁刘景升公病重、荆州人心不稳之际,南下一统。”
我顿了顿,看向诸葛亮:“亮先生以为如何?”
一直沉默的诸葛亮,此时轻轻摇动羽扇,缓缓开口,声音清朗而冷静:
“子明所言,与亮近日所得信息及推断,不谋而合。
曹操此人,志在天下,扫平北方之后,荆州物阜民丰,又据长江之险,乃必争之地。
刘牧久病,二子不睦,内部空虚,确是其南下良机。虽未必就在旦夕,但狼烟已起,我等不得不防,必须早做准备。”
诸葛亮的这番话,分量极重。
他不仅印证了我的示警,更从战略层面分析了曹操南征的动机和时机,其冷静的判断力,让原本有些躁动的气氛迅速稳定下来。
连张飞也皱起了眉头,不再叫嚷。
刘备深吸一口气,环视众人,脸上忧色更浓:
“如此说来,一场大战,恐难避免。我等寄身新野,兵微将寡,若曹军大举来攻,如之奈何?”
他语气中带着深深的焦虑,目光最终落在了我和诸葛亮身上,显然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这些谋士身上。
关羽此时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
“兄长勿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关某虽不才,愿领军卒,死守新野,与城偕亡!”
“二哥说得对!”张飞也大声道,“俺也一样!只要俺还有一口气,绝不让曹贼踏入新野半步!”
关张二人的表态,虽然勇则勇矣,却也凸显了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除了死战,似乎别无他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