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佩戴的、作为伪装道具的普通玉佩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探究,让经验丰富的石秀立刻意识到,对方可能在辨识某种特定的信物或标记。幸而他反应极快,佯装被路边小贩吸引,自然地侧身避开了那道目光,才未引起进一步的怀疑。
除了目标本身带来的压力,更大的掣肘,来自于曹操方面。这就意味着,石秀他们不仅要躲避目标的视线,还要时刻提防被曹方正常的军事巡逻、关卡盘查发现异常。他们必须像真正的“影子”一样,在各方势力的缝隙中穿行。
石秀在报告中提到,他们曾数次遭遇曹军的巡逻队。一次夜间行路,为了绕开一个临时设立的军营,他们不得不冒险翻越一座荒山,队员中有人失足险些坠崖。还有一次,在进入豫州境内的一个关卡时,守关校尉对他们伪装的“行脚商”身份盘问甚细,几乎要搜查他们携带的“货物”(实则藏匿着武器和通讯工具)。全靠石秀急中生智,谎称是为前线运送急需药材,并拿出了一份伪造得天衣无缝、盖有后勤部门印信(自然也是玄镜台的手笔)的文书,才涉险过关。每一次这样的遭遇,都让远在徐州的我,也为他们捏一把冷汗。
然而,风险与收获总是并存。正是这种步步紧逼、险象环生的追踪,让石秀得以近距离观察,收集到了越来越多指向性的证据。
目标的住宿习惯极为特殊。他从不住官方驿站,也避开繁华城镇的大客栈。所选之地,要么是极其偏僻、易于警戒的独门小院,要么就是那种只有底层行商才会光顾、人员混杂但管理松懈的小旅舍。无论选择何种,都有一个共同点:便于监视周围环境,且有不止一条逃生路线。入住之后,他的护卫会立刻控制关键位置,对周围进行隐秘排查。这种反侦察意识,绝非普通商人所能具备。
更关键的是他接触的人员。石秀观察到,目标在途经几个较大的城镇时,会利用采买物资或休息的间隙,与某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人进行短暂接触。这些接触极其隐蔽,有时是在熙攘的市集擦肩而过时低语一句,有时是在茶馆中借着问路交换一个眼神,有时甚至只是在特定的地点留下一个不起眼的标记,随后便有人前来查看。石秀记录下了几个接触者的体貌特征和大致去向,其中一人,根据后续情报比对,疑似与荆州方面在北方的某个秘密联络点有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那些隐秘的信号。石秀发现,目标的队伍在行进和停留时,似乎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规律。例如,他们会在某些特定的时辰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