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平日的审案不同,淑妃是得了先皇册封的妃子,而殉葬并非是罪身,相反殉葬在某种程度上视为恩赐和荣誉,尽管没有人想要这种恩赐……总之现在淑妃出了皇陵,按制便该以太妃对待,即便审案,也是坐在一旁的纱帘内,宫女侍奉左右。
主持审案的刑部尚书先对淑妃躬身行礼,待淑妃说了平身后,才温声询问道:“淑妃娘娘,诸位大人还有许多不知前因,可否再叙述一遍,是如何被赐殉葬,又是如何出的皇陵?”
帘后倩影颔首,娓娓道来:“那日,本宫与德妃同被关进冷宫,又过了几日,就有懿旨传来,命我等殉葬…”
“德妃当时便质疑,我等几人都膝下有皇子,无论哪朝哪代都无需殉葬,贤贵妃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下此懿旨?接着,德妃便命那颁旨的汪公公,把懿旨拿来过目。”
“汪公公不给懿旨,反倒唤了身边的几个小的,竟是拿起白绫硬要替德妃自缢…本宫眼看不妙,便劝阻出声,我等曾受陛下圣宠,这般对待我等,就不怕陛下在天有灵,引来天怒?”
“而后汪公公几人心有忌惮,便不再动粗,只是依旧话语威逼,说我等难逃一死,不如随陛下一道宾天,好歹体面些。”
“本宫便应下了,与他们说,意愿殉葬,但要进皇陵活殉…”
这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声对旁人吩咐:“去翰林院查查,是否有此懿旨留存。”
圣旨、懿旨作为拥有至高权力的文书,通常要在翰林院留底保证真实有效。虽然皇帝有时会绕过这一程序,以下达密旨和一些特殊旨意,但懿旨不在这一范畴,若未留底,甚至可以直接认为无效。
当然,现在要查的这封懿旨,若是留底,就成了罪证。皇后的权力并不凌驾于祖宗法度之上,何况贤贵妃并不是皇后,硬逼有皇嗣的后妃殉葬,显然是越了矩!
“殉葬名册上没有德妃娘娘,送先皇入山陵时,也并未见德妃娘娘在殉葬之列…”太常寺卿出声问,他们的职能与祭祀相关,先皇国丧这种大事,他们也会协同各部一道完成,殉葬的人员他们也是要对一遍的。
当然,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外面的龙争虎斗上,都没有人想起,要去关心后宫那些嫔妃,是以少了个后妃,也无人在意…
淑妃声音柔了几分:“陛下入陵的前夜,七皇子乔装成太监进到冷宫,将德妃接走了。”
这时众臣睁大了眼睛,几个皇子都在守灵之期不知所踪,本以为七皇子是被八皇子暗害了!没想到是早已逃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