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读出了什么,她说,读出了你最近过得很开心。”
江晴笙点点头,“的确很开心。”
“那就足够了。”外公说,“你爸爸前些天还在说,担心你和小岑在一起会再次受伤。可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囡囡,你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外公相信你的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人活一世,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决定是会毁了一生的。摧毁自己的往往是不合时宜的胆怯和犹豫,亦或是别人的看法。”
“只跟着自己的心走,幸福才是你一生的课题。”
江晴笙认认真真听着,认同地点头:“我知道的,外公,我现在过得很好。”
视线转移到桌上的两幅书法。
形态迥异的字体一眼就能看出来,绝对不是出自同一个人。
且看得出两个作者之间实力的悬殊。
第一幅描摹了一首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这书法称不上绝妙,但从笔锋的起伏以及字体的流畅度来看,应该也是练过几年的。
江晴笙指了指眼前这幅书法,一下有了答案。
“外公,这是江逾白写的吧?”
外公点点头,笑着说:“你倒是了解他。”
“跟着外公练了这么多年还没点长进的,也就只有他了。”江晴笙再次瞥了眼,默默吐槽。
外公眼中的笑意更甚,“逾白那小子,就不是这块料,小时候让他练字描画,他屁股就好像是抹了油,在椅子上就是坐不住。”
“你再猜猜这幅,是谁写的。”外公指了指旁边的另外一幅。
这一幅的字迹写得惊艳到了江晴笙,她用了一句欧阳询的诗句来形容——
“铁画银钩,冠绝古今。”
笔画刚劲又流畅,显然和江逾白写的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此对比烘托之下,江逾白那幅更显平平无奇。
江晴笙定睛,认真读取这上面的诗句——
“晴日笙歌近画梁,木兰舟上紫罗香。”
只写了这么一句,很简短。
诗句里藏着的“晴”和“笙”,实在太明显。
江晴笙会心一笑,“这是岑淮予写的?”
虽说带着疑问的语气,但她心里几乎有九成的确定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