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麻溜下地开门迎接。
靠近里屋的门口,小灶台的边上放着一口半大的水缸,上面用木板盖着,放上菜板,可以做案板用,这样做烧菜做饭也方便。
那个年代,在农村,用电从主干线拉到村里,各家各户都要自己出资金购买材料。
因为那时,农村生产队也没有其它的收入,农业又收入很少,丰年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就不错了,欠年还要吃国家的返销粮。
所以,用不上电。
屋里面有南北两铺炕,中间用一条炕墙相连,为的是走一个烟囱。
炕墙上摆放着一对老旧的朱漆木箱,上面摆放着一些日用杂物,也就是小镜子座钟之类的东西,墙上贴着一张泛了黄的年画。
南炕,靠东山墙,放着一个很有年头的长条箱柜,朱漆,对开门,上面挂着一把老式的铜箱锁,表面画着彩绘,柜的上方码放着被褥。
南炕墙有一尺半高,横着有两扇大玻璃窗,上面是两扇格栅窗,外面糊着窗户纸,夏天炎热时,可以用木棍向外面支开通风。
冬日里,坐在火炕上,阳光照射进屋里,暖融融的,屋里还是很亮堂的。
我住在北炕。
北炕,因为不常住人,略窄些。
冬季农村人家,一般是在北炕上放些粮食,或是,怕冻的疏菜等杂物。
由于我的到来,把东西都清走了。
炕面上铺着一领高粮杆编织的席子。
我把箱子放在东侧,被褥放在西边,横着睡觉,一个人还是满宽畅的。
北墙中间,开有上下两扇木制格栅窗,上面那扇是小方格,糊着棉白色的窗户纸。下面这扇是个井字格,周围用纸糊着,中间镶嵌着一小块玻璃。
这样,屋子北面也能进来光线,显得小屋里不那么黑。
开饭的时间到了,我们集中在一家就餐。
因为,我们第一年到农村,粮食是国家供应的,跟在校的学生一样,每人三十一斤和生活费补助,每人的生话补贴是多少钱,我们也不知道,也没有人过问,每月都是管生活的户长去公社办理,按月发。
所以,每个月都要到公社去领供应粮,再买点菜和油盐等。
就是吃的不用家里掏钱。
生产队派社员帮助做饭,因为大家都没有做过饭,更何况,十几人的大锅饭呢。
午饭是白菜炖粉条。主食是白面大馒头,吃得好香啊!
午餐过后,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