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知制诰、枢密直学士这一类的人更是一个也不能少。对辽的外交可是件大事,这国书该怎么回复、该如何遣词造句更是丝毫不能马虎,而这些正是这些大才子的长处。
在集体传看了辽国的这份国书后,宋朝这帮士大夫是气不打一处来。对于耶律宗真在国书里的种种指责,他们决定逐条予以驳斥,但在宋太宗北伐幽燕这件事情上他们却找不到驳斥的点,就感觉这事确实是宋朝的不对。
就在众人纷纷皱眉之际,曾经的科场状元郎、此时的大宋翰林学士王拱辰跳了出来高声说道:“这有何难?太宗陛下当年攻打刘继元实为一统华夏,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可辽国人却派兵直入石岭关准备帮助刘继元,这明显就是辽国先对我们动手,所以太宗陛下才在攻陷太原之后北上提兵问罪。这能算是我们的错吗?”
此言一出,在场的各位大才子无不叹服。虽然这种说辞其实有些牵强,毕竟赵光义在攻打太原之前就想好了要连带着辽国一起打,但面对不讲道理的人就得这样以牙还牙。赵祯听了这话也是茅塞顿开,他对身旁的宰相吕夷简小声说道:“王拱辰这人真是个妙人,他竟然能扯到这一层,要不然这件事还真的不好给驳回去!”
至此,国书应该如何回复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另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刘六符的一份外交抗议和威胁。刘六符对宋朝在两国边境地带大举挖沟掘壕并且往湖泊和水塘里大量注水表示强烈抗议,这些都是当年太宗朝时期为了阻挡辽国骑兵的快速进犯而想出的应对办法,刘六符对负责接待他的宋朝御史中丞贾昌朝说道:“你们整这些水坑干啥?如果两国真的开战,这些东西其实一点用都没有,我辽国数十万大军每人随身带一捆草就能瞬间把这些水坑给填平了!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我劝你们赶紧停止这种行为!”
贾昌朝利用这次议事的机会也顺带把刘六符的这份外交抗议转达给了赵祯并奏请该如何回复,赵祯又把这问题扔给了面前的这帮大才子。为了平息刘六符的怒火,有人就建议顺从辽国人的要求,以免再给对方故意找茬的借口。
这一次还是王拱辰站了出来并一锤定音,他对赵祯说道:“陛下,这种事我们根本不用理会。刘六符之所以会提出抗议就是因为他们辽国人怕我们的水塘,如果真像他说的那么轻松,那他大可装作什么也没看见,等到双方开战的时候岂不是能取得奇效。在北方蓄水以制骑是太宗和真宗陛下制定的国策,不可废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