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这个儿子彻底寒心了,甚至直到耶律宗真死的时候她都没有原谅这个儿子对她所做出的忤逆之举。可以说,他们二人之间除了有一个母子名分之外几乎形同路人,所谓的母子之情在他俩身上根本就是个笑话。或许耶律宗真在最初的时候还曾为此而不胜唏嘘,可后来他也习以为常了:我只管尽我的孝道,至于你接受与否就不干我的事。说到底,这对母子都不认为自己有错,都觉得错在对方且谁也不肯服软,活脱脱的两只骄傲的倔驴。
让我们回到此时的公元1041年的初冬时节。
这一年是耶律宗真登基的第十年,也就是他亲政的第七年,然而此时的他却只有二十五岁。看着还只是一个小青年,但这个小青年已然是一个政治老手了,试想一个能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干出“大义灭亲”之举从而将朝政收归于己的人能是一个善茬吗?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是不甘平庸和寂寞的,眼看着宋朝和西夏打得你死我活,耶律宗真身为东亚第一军事强国的皇帝居然连个配角都没混上,这让他很是愤怒。他也想上场,而且还要当主角。
这该死的存在感!
在成功地将自己的姐夫李元昊给威胁并敲诈了一笔之后,耶律宗真也就此放过了西夏,他把自己贪婪的目光转而投向了远在开封的那位皇兄身上。在他看来,跟西夏较劲着实有些不划算,西夏要钱没钱,要土地又没什么油水,而且那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还真有些不好惹。反观宋朝可就不一样了,宋朝不但富得流油,而且辽国和宋朝还有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虽然澶渊之盟规定了双方从此休战永世盟好,但里面并没有对关南地区的土地纠纷作出明确的裁定。在耶律宗真看来,这便是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向赵祯“兴师问罪”的理由。
自从柴荣当年北征从辽国手里夺下关南之地后,这个仇和痛就一直在辽国的君臣心里生根发芽且世代流传。作为耶律贤的孙子以及耶律隆绪的儿子,耶律宗真当然很清楚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在世时曾经跟宋朝之间发生过什么,更清楚那些事之所以发生的缘由。重夺关南,复祖宗故地,这是耶律贤和耶律隆绪(萧燕燕)一生的夙愿,如果他耶律宗真能够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于私他可以告慰祖先,于公他便是辽国历史上的又一位雄主。谁的年少不曾轻狂?谁的年少不曾想建立不世之功?况且辽国现在的实力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形势堪称一个风景这边独好,如果耶律宗真什么也不做简直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在犯罪,是要遭天谴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