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计较,况且因为战事我们自身也死伤无数且耗费钱粮无数,这样实在是有些不值得。所以,依臣看来,对待戎狄还是以和为贵,攻伐实则两败俱伤。此事还请陛下和两府大臣们慎为!”
赵祯看完不禁大喜称善,直言张方平的这份奏疏深得其心,而且他还把这份奏疏传给宰相吕夷简共赏。向来以强人姿态示人的吕夷简在看完之后也是大喜,说道:“张大人这番高论实乃社稷之福啊!”
更有甚者,此时的永兴军知军范雍属下的一个名叫梁造的官员竟然站了出来,他主动申请去西夏说服李元昊向宋朝服软归顺。
各位,看完这些心中有何感想?
李元昊现在正是猖狂得志之时,他正在享受麟州被他紧紧围困的快感,他正在把宋朝按在地上任意摩擦,可这时候宋朝的官员却在等着他向宋朝服软,甚至是准备主动前来求他向宋朝服软。
李元昊现在把宋朝打得鼻青脸肿,可宋朝却在等着李元昊前来认错悔过,因为他们觉得李元昊终将被宋朝的宽厚仁德所感化——此,何其荒谬!何为腐儒?现在知道了吧?
赵祯和范仲淹的彼此“折磨”,杨偕对当前形势的“高见”,张方平的“高屋建瓴”以及赵祯和吕夷简对他的赞叹,梁造的天真——面对宋朝这一帮君臣在眼下时局当中所展现出来的众生相,夫复何言?
房子着火了,这些人在第一时间没有想着如何灭火,而是在一本正经地分析着火的原因,而是站在大火面前花费很长时间去商讨该如何灭火。杨偕则是在建议干脆这火就不灭了,就让它烧,直到它熄灭为止。张方平则是在等着大火因为羞愧和自责而自动熄灭,梁造更是准备去求大火主动向房主谢罪。可是,说来说去就是没人去灭火!
书生误国,空谈误国,这是我很不情愿说到的两个词。之所以说到了不情愿,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我个人比较敬重的范仲淹以及被很多人所称颂的宋仁宗,但是很遗憾的是,他们的所为其实就是在诠释这两个词,尽管他们可能显得有那么一点的无辜和委屈。然而,赵祯不包括在内,在麟州被围这件事情上,可以说身为皇帝的他表现得极为失职。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就想问一下仁宗陛下:宋朝既然可以在太原屯驻重兵,可以在黄河的东岸以及黄河以东的各个州府增派守军,那为何就不能把这些人直接派往前线去剿灭横行于麟府两地的西夏军队呢?宋朝人真的就退化到了只知道防守而不知道进攻的地步了吗?还是说,宋朝的文官集团真的就是一群胆小懦弱的废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