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困麟州,直到将对方耗死为止,而此举还可震慑与麟州相距百余里的府州。
此时的府州可谓处境尴尬,以府州的实力自保尚可,如果派兵去救援麟州就很是力不从心,而且很有可能会一去不返。此外,李元昊还命人将位于府州和麟州之间的建宁寨给攻陷了并派重兵驻守,麟府之间的通道也就此被阻断。也就是说,即使府州敢于救援麟州也会被西夏军队在半路阻截,哪怕是零星的援助也不行。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麟府地界完全成为了敌占区,除了两座城池归宋朝所有之外,别的地方全都是西夏的地盘。被围的麟州整日紧闭城门,而府州虽然没有被西夏人兵临城下,但却也像麟州一样四门紧闭。不是说府州的人都是孬种,而是李元昊在府州城外部署了好多西夏骑兵,这些人就是专门负责清场的人,哪怕你是出城去村子里买一只老母鸡也有掉脑袋的风险。如此局面,这府州的城门又岂能不全天关闭?
是不是觉得这场景似曾相识?当年宋辽战争时期河北大地也是如此,宋军全都龟缩于城内,而城外的广阔天地全是辽国人的铁骑在纵横驰骋。
看样子李元昊这一次是不得麟州誓不罢休,他也显得一点都不着急,做出一副看谁更能熬的悠然之态。此时距离他出兵已经快两个月了,他这次是在宋朝境内作战,而且是十万人的大军,西夏人的后勤压力可以说是相当巨大。虽然他们可以去抢,但那也只能应急,更何况这块地方已经被他给抢光了。那怎么办呢?只能是从西夏境内往这边运送物资,而既然要以重兵长期围困麟州,那么西夏能够在物资上耗得起吗?当然耗得起!
原因之一:地利。
这里请各位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麟州本就紧邻西夏,李元昊虽然看似是在客境作战,但实际上他却是在家门口作战,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他的后勤压力以及降低他被宋军抄袭后路的危险。
原因之二:国力。
我们在前面比较详细地讲述了党项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的西夏,我们由此也应该知道如今的西夏非但不是什么民穷国乏之地,反而是一个在农业、手工业、文化等方面都相对发达的国家。尤其是他们在占据了拥有塞上江南之美誉的河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之后,西夏的国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河套平原让西夏有了自己的粮仓,河西走廊则让西夏有了文化和历史底蕴,顺带着也让西夏的文化、手工业和科技水平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要知道从西晋末年的那次汉人大举西迁开始算起,河西走廊这块地方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