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铁骑大军的威吓之下。这里就像是一把锁住了中原门户的大锁,而辽国人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这把锁就掌握在了他们的手中,他们随时都可以破门而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把锁让后来的柴荣、赵匡胤和赵光义都为之而抓狂不已,他们终此一生都在想着把这把锁给夺回来,但无一例外地都没能成功,这造成了后来的高粱河之败、雍熙北伐的失败以及北宋最后的覆灭。
可以说,燕云十六州就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它就意味着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进攻自然没什么可说的,辽国人只要想进攻就可以居高临下利用他们的骑兵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纵横驰骋,进而席卷中原大地。至于防守,宋朝的大兵们如果想去攻占燕云十六州那就得先在平原上跟辽国的铁骑先较量一番,输了就得滚回去,赢了还得继续赶路,然后跋山涉水发起仰攻。但是,你们可得小心了,说不定在半路上就会被漂浮不定的辽国骑兵把粮道给你们劫了,比如曹彬的遭遇。
恐怕当时的人们没有谁会想到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实:那就是自公元936年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起,直到公元1368年徐达率领北伐大军光复大都为止,这块土地被辽国、金国和蒙古先后统治了总共432年!
石敬瑭没蹦跶几年就翘了辫子,他的儿子石重贵当了皇帝之后突然雄起了一把,他先是杀了后晋境内的辽国商人,然后秣马厉兵准备跟辽国人开战。耶律德光大怒,他领兵亲征灭了后晋,然后他不想走了,他想当中原人的皇帝。可是,形势逼得他不得不走,面对辽国人野蛮的杀戮和掠夺,中原大地上的人民相继揭竿而起,就此遍地烽火,再加上后晋各地拥兵自重的藩镇都不怎么鸟他,耶律德光只好打道回府。
这个契丹大酋长死在了回程的路上,地点就在今天的河北栾城,具体的地方叫做杀胡林。这个名字够霸气吧?没错,就是因为他死在了这里,所以当地的人们才给这个地方取了这个名字。在他临死之前,他总结出了自己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朕此行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还镇,三也。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契丹人到了中原就知道烧杀抢掠,以至于搞得民不聊生遍地反抗,而我又没有派遣将领镇守四方,所以我们才会失败。
不幸的是,他醒悟得太晚了。如果他早点醒悟,恐怕历史上就不会有宋朝什么事了。
耶律德光一死,军中一帮亲王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