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清晨的寒意还未散去,庄园后门忽地吱呀一声,一道裹着风尘的身影缓缓踏入。
小林负着两只沉重的包裹,一手提着一卷粗布包着的铁件,一手拎着杂乱的铜器与工具。脚步不快,但极稳,鞋底落地时带着金属器件轻微碰撞的脆响。
叶语闲早在内院等着,一见他进来,便快步迎上去。
小林停下脚步,脸色有些疲倦,额前头发被寒风吹得微微翘起。他看着叶语闲,嗓音低哑却语气平静:“叶兄,这东西,比我想的还复杂。容我……先歇口气。”
话虽如此,他还是将怀中那卷图纸取出,递了过来。纸角有些褶皱,显然是在路上被寒气和湿气浸过一阵,边角微卷,墨迹却未糊。
叶语闲接过图纸,没有立刻打开,只是抬眼扫了他一眼,像是在确认他的气色。见他虽疲惫但神智清明,才转身引他进了偏厅。
厅中已备好炭炉与茶水,小林默不作声地坐在靠墙的长椅上,开始一点点拆解随身携带的那些残余零件,分门别类地摆在榻上。铜齿轮、铁簧、榫卯木柱、双向活页,甚至还有一段弯曲不规则的软链,看不出原本用途,却被清理得极干净,连油污都被细细刮去了。
叶语闲则在桌前摊开那幅图纸,眉头一皱。
他看着那困兽笼的结构,五重锁扣嵌套、机关藏于柱腔、触点分离又相互牵制——巧,确实巧。
可越看,他脑中越是泛起杂音。
他知道这机关能用,但他忍不住去想:若在自己熟悉的系统里,三视图、剖面图、装配流程、编号注释、比例精度……这些本该理所当然的工具与思维,为什么在这里竟是无从谈起?
他看着那些没有比例标注的线条,想了很多。原先还并不太理解为何有工匠用全息眼镜来传递知识。此时叶语闲倒是想通了。
这个时代没有专业的绘图铅笔,也没有专业的丁字尺。而且小林这种机关术也好,其他工匠的木工瓦工也好,做出来的图更多传承的是术,而不是精确度。
叶语闲是见过“样式雷”的,那已经是清代的工艺了。画出来的东西遵循了严格规范,但碍于没有铅笔和激光校准仪这类东西的辅助,图纸依然是没有任何精度可言的。
“看起来,我们还需要搞一些木炭,并且弄一些木头做成铅笔……”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叶语闲依然是努力的在头脑中构思着这设计。以至于这一天就算叶语闲在药房中看着药师们研究橘子皮,叶语闲的脑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