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同年录》重排,柳氏名姓已升至中列。这让人想起《酉阳杂俎》所言:“纸上有龙蛇,墨中有刀兵。”
五、金明池外的落花局
至和元年的琼林宴上,包拯见某进士袖中滑落玉貔貅,当即在《同年录》旁批注:“玩物丧志。”那玉貔貅本是某世家的信物,包拯却将其系在开封府堂鼓槌上,成了震慑贪腐的警器。
最妙的破局者是欧阳修。他主持贡举时,故意将苏洵文章混入落卷。当众人为“三苏”鸣不平时,他指着《同年录》道:“今日为他人抱薪者,他年方知薪中藏玉。”后来苏轼兄弟同榜登科,才知当年落卷风波,竟是恩师设下的终极考验——真正的同年,需经得起二十载春秋的淬炼。
结语
慈恩寺的塔铃在风中响了千年,那些朱砂题名的进士早已化作黄土,唯有《同年录》里的墨迹仍在诉说圈层的秘密。韩愈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却忘了当年他考中进士时,也曾对着雁塔上的名姓暗自发誓:“他日必教儿孙名姓悬日月。”
今日重读《唐才子传》,忽觉那些簪花游街的身影,与慈恩寺壁上的题名渐渐重叠。原来科举的真正考题不在贡院的号舍里,而在雁塔的朱砂笔尖——金榜题名不过是个开始,能在《同年录》里写下永不褪色的一笔,才是官场真正的入门试。恰如杜牧所言:“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喜欢堪破三千世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堪破三千世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