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果事态真的发展成这样,美国另派其他人统治日本,自己对历史走向的预知优势可就大打折扣了。
如今看来,是自己多虑了,这位在另一个位面赫赫有名的五星评论家的确不是浪得虚名。
哪怕是真正的惨败,他也有办法扭转形象。
更何况,这次虽然损失超过了三年太平洋战争的总和,但也确实是取得了战果的。
陆军损失这么大都能圆,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就更不起眼了,虽然损失很大,但消灭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功绩也是实打实的。
美国陆军在冲绳岛伤亡过半,仓促撤退,就这样被轻描淡写的糊弄过去了。
这也让萧诚对这位即将统治日本长达五年多的五星天皇有了全新的认识。
。。。
几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5月2日上午。
德意志帝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发布了讣告!
帝国元首希特勒于两天前,也就是4月30日在柏林战死。
这是一个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消息。
当然,萧诚知道,希特勒大概率还是和另一个位面一样,在柏林陷落前的最后时刻选择了自杀。
而且,戈培尔在发布希特勒死讯之后,也和妻子一起,连同六个子女全家服毒自杀。
戈培尔这么公布,或许是想要为他的元首保留最后一丝体面。
但在此时,去探究希特勒是自杀还是战死毫无意义,这种事是战后盟军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时候才需要考量的。
最关键的是,希特勒已经死了,这一点毫无疑问。
果然,几天之后的5月8日,希特勒在政治遗嘱中指定的继任者,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以德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的名义向盟军正式投降。
当然,邓尼茨先是企图单独向英美盟军投降,在艾森豪威尔主持下,于5月7日在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规定自中欧时间5月8日晚23点01分起全面停战。
但这次单方面签署的投降书引起了斯大林的强烈不满。
苏联声称,在兰斯签署投降书的仪式仅仅是“预演”,要求必须在柏林,由苏方主导正式的投降仪式。
于是,在苏联的坚持下,在柏林卡尔斯霍斯特的苏军总部,德国代表团又一次向苏、美、英、法四国代表签署最终投降书。
仅仅几天后的5月11日,捷克境内的86万残余德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