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照见精密机床的铭牌,蚀刻的出厂编号竟与省属国企技改项目台账中的报废设备完全一致。
"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新手法。"随行的审计专家声音发颤,"他们用虚假破产转移设备,再通过跨境贸易洗白产权。"
陈凡的加密手机突然收到中纪委的绝密简报:在邻省某开发区,同样的设备正在某中外合资企业的生产线上轰鸣。当他调取该合资企业的外资方资料时,股权穿透图最终指向维尔京群岛某基金——正是金建新材料跨境洗钱案中的关键节点。
当夜召开的省委专题会上,陈凡用激光笔圈住全省产业链地图:"问题不只是几台设备流失,而是整个产学研生态被蛀空。"投影幕布上的红色标记逐渐蔓延,像病毒吞噬着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产业板块。
散会后,陈凡在电梯间撞见省科技厅长正在整理领带。当对方下意识按住西装内袋时,陈凡突然发问:"去年带队赴德考察智能制造,参观过M公司生产线吧?"厅长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家德国企业正是走私机床的生产商,而考察团名单里有个翻译人员的护照照片,与澳门某赌场的筹码管理总监高度相似。
暴雨初歇的清晨,陈凡带着特警突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档案室尘封的保险柜里,他找到泛黄的设备采购合同,某页附加条款的德文小字经翻译,竟是要求中方保证"设备仅用于非军事用途"。而签署这份合同的德方代表,此刻正在某军工复合体的董事会名单中位列第三。
"立即约谈所有参与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专家!"陈凡在赶回省委的车上部署任务。当他的座驾经过省会展中心时,巨大的LED屏正在播放某跨国技术峰会的宣传片,主讲嘉宾名单里某个日本学者的名字,让他想起三年前某起航天材料泄密案中的关键中间人。
正午的省委食堂里,陈凡用筷子夹起餐盘中的清蒸鱼。当鱼眼在汤汁中翻转时,他突然召来后勤处长:"上个月接待外宾用的挪威三文鱼,报关单和检疫证明拿给我看。"三小时后,海关稽查人员在某冷链仓库发现二十箱贴着"科研样本"标签的货箱,里面却是未申报的精密传感器——与港口走私案中的机床控制模块型号完全匹配。
夕阳西下时,陈凡站在省科学院顶楼天台。远处的跨境大桥车流如织,他的手机收到国安部门密报:某位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院士,其子女在境外开设的贸易公司,最近获得了对华高端设备出口许可证。暮色中,他拨通中办值班电话:"建议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参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