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优先拿到了救援部门在现场获得的第一手数据。”
“而这份数据,也为我们揭开了所有答案。”
而在接下来的视频中,这名大V再次放出了一组照片。
“相信不少观众已经看出来了,这辆被泰山压顶的轿车正是我们熟悉的大米S1,没错,就是苏总同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大巴车被挪走后的现场照片,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这辆大米S1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被直接压扁,虽然车身有一定程度变形,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完整性。”
“也正是这一点,才给车内乘员留下了宝贵的生存空间,造就了这场奇迹。”
“那很多人就应该开始好奇了,为什么在一辆重量超过20吨大巴车的倾压下,这辆大米S1还能保持完整性呢。”
这一次,这名大V并没有直接揭示答案,而是放出了一张市面上普通汽车的B柱截面照片。
“这是市面上某款量产车的B柱截面图,大家可以看我标注出来的地方,加强板,也就是车辆受力的核心零件。”
“这辆车的加强板厚度是多少呢,是1.5毫米。”
“而1.5毫米,在国产市场上,不算良心,但也绝对算不上粗制滥造,只能说符合国标。”
“事实上,还有很多量产车型的加强板厚度,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
“很多人好奇我为什么会把这一点单独拎出来说,因为车辆材料,才是促成这场奇迹的核心原因。”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事故现场,在看看这辆大米S1的加强板厚度是多少呢。”
下一秒,画面再次跳转,直接来到了大米汽车现场的B柱照片。
当照片一跳出来的时候,直播间立马有对车辆熟悉的网友卧槽连连。
而很多不懂车的网友,虽然不知道技术参数,但是能对比啊,谁厚谁薄海看不出来。
刚才的加强板充其量就是比指甲厚了点。
而大米汽车的加强板厚度呢,看起来足足两个一元硬币叠起来厚。
这还不算其他材料,整个B柱的单面材料,加起来都快比得上手机厚了。
直到这时,视频的进度条终于来到了末尾。
这名大V在视频后面总结道。
“说实话,我以前是苏总的半个黑粉。”
“我总觉得他营销过头了,天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