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之谏,方成霸业;秦二世偏信赵高,终致灭亡。吾儿若辅明主,当谨记 ' 从善如登 ' 之训。"
临终前,孙权亲至床前,张纮用尽最后力气说:"秣陵虎踞龙盘,可建都以定根本。" 言罢而逝,年六十。孙权展开遗笺,读到 "抑情损欲,以义割恩" 时,想起自己多次因私怨处罚大臣,不禁落泪。后来迁都秣陵(建业),正是践行了张纮的遗策。
汉献帝初平年间的彭城学舍,严畯与诸葛瑾、步骘共研《三礼》。他天性淳厚,每逢同窗有疑,必反复讲解直至对方明白。某日,步骘戏言:"曼才若生孔子之门,必为子夏之流。" 严畯正色道:"子夏曰 ' 博学而笃志 ',吾但求无愧于心耳。"
避乱江东后,严畯在吴县开馆授徒,弟子中有寒门子弟交不起束修,他便让其帮抄书籍抵学费。张昭路过学馆,见他正为弟子讲解《孝经》"身体发肤" 章,感动于他的诲人不倦,遂推荐给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217 年),鲁肃病逝,孙权欲以严畯代督陆口。朝堂之上,严畯连连推辞:"臣本一书生,不谙军事,若强居其位,恐误国家大事。" 孙权以为他谦虚,再三任命,他竟流涕不止:"昔赵括纸上谈兵,终致长平之败,臣宁做乡野匹夫,不愿为误国之臣。" 这番肺腑之言,让满朝肃然,孙权最终改任吕蒙。
黄龙元年(229 年),严畯任卫尉,奉命出使蜀汉。诸葛亮在丞相府设宴,问及江东学风,严畯答:"吴地儒学,兼采古今,既重训诂,亦贵致用。" 席间谈及管仲、季路优劣,他引《论语》"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强调 "大行不顾细谨",诸葛亮击节赞叹:"严君论学,如春风化雨,令人信服。"
严畯将俸禄全部分给亲友,自家常无隔夜粮。广陵刘颖假病拒召,孙权欲治罪,他连夜骑马至刘颖处,劝其入朝:"君子当以天下为己任,岂可逆天命而躲清闲?" 刘颖感悟,次日请罪,孙权怒责严畯,他却道:"臣知法不可废,但惜人才耳。"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 年),汝南郡的郑玄学舍,程秉正在整理老师的《三礼注》。作为郑玄晚年弟子,他深得古文经学精髓,尤其精通《周易》。战乱起,他随师迁徙,途经交州时,与刘熙合着《释名》,考辨名物制度,成为岭南学术的奠基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士燮任交址太守时,聘程秉为长史。他在郡中设立学宫,亲自讲授《尚书》,每当讲到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