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使者邢贞踏入建业城门时,马蹄声惊飞了城楼上的栖鸟。这位魏国特使昂坐在车中,连象征礼仪的轼礼都不行,张昭的白发因愤怒而竖起:"礼者,国之纲纪!君若不下车,休怪我江东刀剑无眼!" 他手按剑柄逼近车架,身后二十名亲卫同时拔剑,寒光映得邢贞面色惨白。当特使狼狈下车时,张昭转头对孙权说:"陛下,今日若纵其无礼,明日魏使便敢踏殿而歌。" 这句话让孙权想起兄长临终前的叮嘱,从此对礼仪之事再不敢轻忽。
黄龙元年(229 年)的武昌宫,孙权在丞相人选上两次避开张昭,第一次用孙邵,第二次用顾雍。当张昭在朝堂上听到 "子布刚直,恐为众怨" 的理由时,素来威严的面容第一次出现裂痕。退朝后他在府邸的竹林中徘徊整夜,月光照在他新写的《左传解》稿纸上,"忠而被谤" 四个字被墨汁洇开,像极了他心中的裂痕。
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赤乌元年(238 年)。公孙渊的使者带着辽东地图叩见孙权,满朝皆喜,唯有张昭拍案:"此等反复小人,当年背魏投吴,如今又欲借我之力抗曹,分明是拿陛下当挡箭牌!" 孙权拍案而起:"你多次阻我北伐,是不是觉得我不如兄长能容人?" 张昭突然跪下,老泪纵横:"太后临终前拉着老臣的手说 ' 仲谋年少,卿当如辅伯符 ',这句话老臣记了三十年!" 君臣对哭的场景让殿中侍卫皆低头,最终孙权还是派了张弥、许晏,三个月后,两位使者的头颅被送到建业城门。
张昭的 "冷战" 来得决绝。他称病不朝,在宅门口堆起三尺高的土堆,堵住正门;孙权不甘示弱,派人在门外又堆了三尺,形成 "君臣土墙"。这场赌气持续了三个月,直到孙权亲至门前,看见老臣在门内扶着竹杖闭目养神,突然想起自己十岁时张昭手把手教他写策论的场景。他命人撤去土堆,亲自点燃门前的槐木,火光中张昭的身影慢慢浮现 —— 这位七十一岁的老臣,终究还是心软,由儿子搀扶着登上御车。
嘉禾五年(236 年)的暮春,张昭在书房中握着《论语注》的终稿离世,面容平静如熟睡。孙权带着太子孙登素服吊唁,看见遗令中 "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八字,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张昭阻止他建造华丽宫室的场景。谥号 "文侯" 颁布时,建业百姓自发在朱雀桥边焚烧纸钱,烟霭中仿佛又看见那位敢拽皇帝上马的老臣,正握着竹简,目光如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郡的春雨淅沥,二十岁的顾雍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