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在长沙起兵时,弟弟孙静在家乡玩起了 "宗族创业"—— 召集了乡里和宗室五六百人,修堡筑寨,瞬间成为江东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孙策破刘繇、定江东时,派人请叔叔出山,孙静带着全家老小到钱唐会师,一出场就自带 "后勤部长" 属性。
攻打会稽时,太守王朗龟缩固陵,孙策打水战久攻不下。孙静一拍大腿:"查渎是要害,咱绕后偷袭!" 还玩起了心理战,让士兵到处嚷嚷 "雨水浑浊,喝了肚子疼,赶紧准备几百口缸澄水"。到了晚上,点起一堆篝火迷惑王朗,自己带军夜袭高迁屯。王朗猝不及防,周昕被杀,会稽瞬间平定。孙策想委以重任,孙静却恋家:"祖坟都在这儿呢,我就镇守老家吧。" 妥妥的 "功成不居" 典范。
孙瑜刚领兵时,手下多是江西人,他靠一颗 "同理心" 收服人心:建安九年当丹杨太守,手下发展到万余人。跟周瑜讨麻、保二屯,又随孙权拒曹操于濡须,别人打仗靠勇猛,他靠脑子 —— 劝孙权持重,可惜没被采纳,曹军无功而返后,孙权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别人军营里兵器叮当响,孙瑜的军营飘着读书声。他礼聘济阴大儒马普,让几百名将吏子弟跟着学习,直接在军中设立学官,开堂讲课。建安二十年去世时才三十九岁,却给江东培养了一批知书达理的将领,堪称 "文武双全" 的天花板。
孙皎早年跟甘宁闹矛盾,就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甘宁翻白眼:"都是臣子,公子也不能随便侮人!" 孙权听说后,写信痛批:"你都三十岁了,该立事了!甘宁是粗豪,但也是大丈夫,我亲近他是为了国事,你咋能闹别扭?" 孙皎知错就改,主动跟甘宁结为好友,后来吕蒙袭南郡,他甘当后援,生擒关羽、平定荆州,妥妥的 "成长型将领"。
打仗时抓到魏边将吏的美女,孙皎不仅送还,还下令 "不得伤害老弱",搞得江淮百姓纷纷归附。沙羡、云杜等四县作为奉邑,他自置长吏,轻财好施,跟诸葛瑾交好,把军政事务交给刘靖、李允等能人,自己当起了 "甩手掌柜"—— 但甩得有水平,手下无不尽心。
孙皎去世后,孙奂接手军队,完全复制哥哥的成功经验:礼待刘靖、李允等旧臣,军民称颂。黄武五年攻石阳,他让鲜于丹断淮道,自己当先锋,降高城、得三将。孙权路过他的军营,见阵型整齐,感叹:"以前怕他迟钝,现在看来,诸将少有人能及!"
跟哥哥孙瑜一样,孙奂也爱儒生,让部曲子弟读书,后来入朝为官的有数十人。嘉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