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冲突,不予受理"—— 这波操作,堪称古代版 "截胡"。
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围在都昌,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他娘说:"孔北海对你家那么好,你该去报恩。" 他单枪匹马进城,孔融想等援军,他说:"等不及了,我去搬救兵!" 第二天早上,他带着两骑兵,扛着箭靶出门,围贼以为他来射箭,结果他突然突围,边跑边射箭,追兵应声而倒,愣是没人敢追。到了平原,他对刘备说:"孔北海快死了,就盼着您这位仁义大哥救命呢!" 刘备激动得不行:"孔北海居然知道我刘备?" 立刻派三千精兵,解了都昌之围。
刘繇和太史慈同郡,孙策到曲阿时,有人劝刘繇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摇头:"用他,许子将不得笑我?" 只让他去侦查敌情。结果太史慈带一个骑兵,撞上孙策和他的十三骑(韩当、黄盖都在)。两人当场单挑,孙策刺中太史慈的马,抢了他的手戟;太史慈也夺了孙策的头盔,直到两边援军赶到才分开 —— 这才是真正的 "英雄惜英雄"。
后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孙策亲自解绑:"神亭那会儿你要抓住我,会咋处理?" 太史慈笑:"那可说不准。" 孙策大笑:"以后咱一起干!" 立马任命他为门下督,授兵拜将。刘繇死后,部下万人无人归附,孙策派太史慈去安抚,左右担心他不回来,孙策说:"子义不跟我,还能跟谁?" 果然六十天就回来复命 —— 这就是信义的力量。
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箭无虚发。跟着孙策讨麻保贼时,贼兵在楼上骂街,手抓着楼棼(房梁),他一箭射去,直接把贼人的手钉在棼上,万人惊呼。曹操听说他的威名,送他一盒当归,意思是 "回来吧",但太史慈终究没辜负孙策的信任,镇守南方,直到四十一岁去世 —— 孙权把南方大事托付给他,就是最好的肯定。
苍梧广信的士燮,祖上是山东汶阳人,王莽之乱时逃到交州。他年轻时在京师求学,跟着刘子奇学《左氏春秋》,后来当交址太守,弟弟士壹领合浦太守,士〈黄有〉领九真太守,士武领南海太守 —— 兄弟四人分治交州,妥妥的 "交州 F4"。
士燮这人宽厚谦虚,中原士人避难来投靠的数以百计。他没事就研究《春秋》,写注解,陈国袁徽给荀彧写信说:"士府君学问渊博,治理有方,大乱中保全一郡二十多年,百姓安居乐业,连窦融保河西都比不上他!" 可见这学霸治国是真有一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