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头砌成井圈,还在旁边种上艾草驱虫。老百姓喝上井水后,编了首歌谣:"帝喾挖井,旱魃逃遁,神龟虽寿,不如人狠。"
帝喾有个绝活,能记住每个族人的特长:张三手稳,适合当陶匠;李四腿快,适合当斥候;王五嘴甜,适合当使者。有次一个部落首领抱怨手下人偷懒,帝喾去视察,发现是任务分配不合理——让瘦小伙搬石头,壮汉摘果子,能有效率吗?他当场重新分工,让每个人都干擅长的活儿,半个月后,部落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他还搞了个"绩效考核":每年秋天,各部落首领带着粮食、陶器、兽皮来中央述职,干得好的奖励玉坠(相当于上古版奖状),干得差的罚扫祭台三个月。有个小部落首领偷懒,拿发霉的谷子充数,帝喾没罚他,而是派了个农业专家去指导,一年后,那个部落的谷子堆满了粮仓。
黄帝打完逐鹿之战,把龙图腾大旗插遍中原后的第三十年,他的曾孙帝喾遇上了新挑战:游牧部落"犬戎氏"的牛羊啃光了农耕部落"神农氏"的麦苗。神农氏首领带着二十个扛着木耒的农民,把犬戎氏的羊群赶到了河里,双方在河边对峙,石矛和牧鞭擦出火花,差点闹出人命。帝喾揣着两个烤窝头就赶来了,边走边嘟囔:"老祖宗用了三十年把龙图腾焊在大家脑门上,你们倒好,为几棵麦苗要拆伙?"
"都把家伙放下,先听我说。"帝喾蹲在河边的沙地上,用石刀划出三条线:"中间这条河,就当是咱们的'楚河汉界'。河南岸土地肥沃,归神农氏种田,每亩地每年交一斗粟米给犬戎氏——就当是给牛羊的'牧草补偿费';河北岸水草丰美,归犬戎氏放牧,每十只羊送神农氏一只小羊羔,算是给麦苗的'青春损失费'。"
神农氏首领把木耒往地上一戳:"凭啥我们种地的要给放牧的交保护费?"帝喾掰了半块窝头扔给河里的鱼:"你以为牛羊白吃你的麦苗?它们的粪便可是最好的肥料!不信咱们搞个'田野实验':左边这块地用牛羊粪施肥,右边这块地用你们的老法子,秋天要是左边收成没多两成,我把自己的口粮全分给你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帝喾还搞了个"牧农CP计划":让犬戎氏的老牧民教神农氏养羊,神农氏的老把式教犬戎氏种地。他亲自设计了"双季考核表":春天看牧草长势(绿油油的算合格,发黄的算差评),秋天看粮食收成(粟米够不够塞牙缝),干得好的部落首领,年底祭天能站C位,还能喝到加了野蜂蜜的米酒。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