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阔论的调子。
“赵贤弟言之有理。”
杨彦全表面上仔细聆听,实则心中不屑。
赵孟启小儿之言罢了,哪只眼睛能看到与民休息?北国大兴木土,修运河,建皇城,这都是极耗民力之事,不知多少人倒在了巨石之下,土夯之中。
兴亡苦于百姓,北地战事未歇,蒙古人如狼似虎,时有南下亡宋之心。而相对的各边军防务繁重,不可能次次及时上报朝廷,便宜之权无形中在扩大,不少边军将领已经开始渗透民政之权,假以时日难免有藩镇之祸。
真正要做到大兴之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直沽寨,三河交汇之所。名为寨,实是无廓之城。
直沽寨这两年发展的日新月异,大量的商贾汇聚于此地,货殖昌盛,形成以木材、石料、米粮、运输等为主的大型坊市,为此大兴府和清州都在此地有驻军,两州府衙也同时向直沽寨征收赋税。
即便是如此恶劣的条件,仍有新商人慕名而来,金玉黄商会凭借一己之力将直沽寨推上了河北第一市的位置。
金玉黄的位置很好找,一般就在最繁华的街道上最高的那栋木楼里。
杨彦全与赵孟启并肩入楼,一楼大堂人满为患,不少商人都是站着交谈。
二楼雅间,酒博士招待杨彦全一行落座,奉上好酒好菜,不过这一次黄知信迟迟没有露面,等的赵孟启都坐不住了。
“杨兄要见的到底是何人?这金玉黄我也熟悉,不然我派人去催一催?”赵孟启不耐烦的说道。
“哈哈哈!保贤果然没有辜负黄某的期望,总算是来了!”
人未到,声先至。爽朗的笑声从门外传来。
黄知信一入门,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全……赵孟启他怎么在这儿?难道已经认上亲了?
金玉黄是出了名的消息灵通,赵孟启被赵官家收为养子的事早就传到黄知信耳中,对待赵孟启的态度可不敢马虎。
黄知信刚想拱手行礼,便被赵孟启开口打断:“黄十三,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赵孟启与黄知信有过几面之缘,黄舒与全平章私交尚可,逢年过节都会去府上拜访,黄知信也跟着去过几次。
“未曾想在此地见到……启哥儿,黄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黄知信精明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赵孟启疯狂眼神提示,看来这位太子爷玩心很重,自己可不能坏了他的兴致。
“二位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