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号”探测器正以超越光速的表观速度,孤独地航行在前往 M-Alpha-739 星系的漫漫征途上。
而地球上,人类文明的科技树,在 AI 的强力催化下,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攀升。
除了能源、材料、太空探索等领域,另一个决定未来科技高度的关键领域——计算科学,也迎来了一次石破天惊的重大突破!
量子计算!
这个从 20 世纪末就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下一代计算革命核心的技术,其发展之路却一直充满荆棘。
量子比特的制备极其困难,且极易受到环境干扰而退相干,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率极高。如何实现高精度的量子比特操控?如何构建有效的量子纠错码?如何设计出能在含噪声量子计算机上运行的实用算法?
这些难题,像一座座大山,阻碍着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
许多科学家甚至悲观地预测,通用型、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真正实现,可能还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大的变量——AI!
未来智能量子计算研究中心,以及深度参与其中的超级 AI“盘古”。
“盘古”AI 在解析那段神秘的“天书”信号时,接触到了远超人类理解的高维物理和复杂数学模型。虽然还远远谈不上完全理解,但这些“天书”中的只言片语,却为“盘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去审视量子力学的底层规律。
基于这些新的认知,“盘古”AI 结合未来智能庞大的材料数据库和模拟能力,开始疯狂地进行量子计算相关技术的迭代和优化:
设计新型拓扑量子比特: 利用 AI 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精准模拟,“盘古”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基于特殊拓扑绝缘体材料的量子比特方案。这种“拓扑比特”对局部扰动的抵抗能力极强,相干时间相比传统方案提升了数千倍!
发展高效量子纠错码: AI 通过对海量错误模式的学习和推演,构建出一种全新的、效率极高、资源消耗更低的“AI 增强型表面码”,大大降低了量子计算的错误率。
优化量子算法编译: 针对现有量子算法在含噪声环境下的运行难题,AI 开发出智能编译工具,能够自动将抽象的量子算法,优化编译成更适应具体硬件、抗噪能力更强的脉冲控制序列。
在 AI 的全方位加速下,量子计算机研发中的一个个核心难题,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