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内,思旭发现了建造这些建筑的文明拥有着极高的工业科技水平。
就比如这些建筑在外表看起来与常规星球上的建筑十分相似。但是当思旭进行极高精度的测绘时,一个惊人的发现让整个中央科学院都为之疯狂。
“主人,我们已经进行过了不下五十次的测试工作,并且校对了全部数据,但是仍然找不到任何误差。”
思旭也十分惊讶,因为这五十次测试工作中,他也参与到了其中,并且数据分析还是他亲自参与的。
“克诺罗斯那边有反馈吗?他们的测量精度应该比我们高很多吧?”
“是的主人,不过双方的结果都一样,仍然没有测量出误差。”
整个黑矮星本身就是一个达到了原子级别精度的正球体,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天体自身的特征使然。
可即便如此,因为天生的角动量的关系,黑矮星自转的速度还是让赤道附近的星体比两极的尺寸高出了三个质子的尺寸。
要知道三个质子还是在海森堡补偿器的参与下测得的。
可是表面的那些建筑则比这颗黑矮星本身还要夸张,现在两个文明对建筑的本身进行了极为夸张的放大,可是仍然找不到哪怕0.001个质子量的差距。
这已经超过了目前阶段所有的工业制造能力。但这种精度带来的震撼,已经让两个文明都陷入到了震惊的停滞状态中。
于是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分别在两个文明的内部展开,为了不被限制视野,思旭决定不再进行这方面的交流。
直到双方各自想出了一个相对靠谱一些的理论才能进行交流。
就在所有人都在穷尽办法去研究这种技术的实现方法时,三号却独守在这个极高精度模型的前面久久不肯离开。
关注着所有人细节的思旭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分出了一部分意识专门在暗中悄悄的观察着三号的动作。
思旭发现,科学院的这群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在潜意识中有了解决某些问题的苗头时,他们就会这样发呆并思考。
这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于二号以及三号的个人习惯引发的群体性思维方式。
“三号,你是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吗?文明这一次能否指望你给寻找出一个新的出路,就看你的这次灵感能否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了。”思旭心中想着,同时也跟随着三号的目光盯着这颗黑矮星细细的观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