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可以探明的难民迁移道路是三条。
陕北→黄河渡口(如壶口)→晋南(平阳府、潞安府)。
关中→潼关→豫西(洛阳、开封)。
陇南→汉中→川北(保宁府)。
而难民的数量此时有10万左右,这是不少的数目,兴华公司的应对情况也基本上是照着北方这两条主要线路来做的。一方面按照以往迁移难民的路程,以潞安府这个四巨头的前世老家,在这里他们安排了库存粮食的隐蔽粮库,而且作为中转站在这里除了必要的情报组织辛鲜坊,还有各种店铺和土地用来遮掩,并且以家丁护卫的方式常驻一个整编连,经常走的路程是:潞安府→经太行山隘口(如滏口陉)→河北南部(邯郸、大名)→进入山东,原本一开始的10个补给点到现在已经多次更改再结合实际情况划分了6个补给点。而补给点提供的粮食也并不是单纯的米面,而是炒面,土豆粉条红薯粉条和鱼罐头或者腌肉等耐储存而且热量很高的食物。
这条道路有1000多公里,基本上控制在50天的时间到达,这条道路都是熟路了,路上基本上没有拦路的匪徒,线路比较麻烦的就是各地官府的衙役和士兵,不过这种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兴华公司这几年都做好了打点。(兴华公司的工作队,在每年的4月份出发,照原来像更新面的计划基本上到达陕西,甘肃地区就已经到了七月份,回来的过程中收集难民,需要大概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已经到了九月份,再有三个月的时间回到青州府。这就是前文提到的2/3的时间在路上。)这已经是比较近的整个过程。第二条线路在潼关地区直接接受难民就需要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到达青州府。
总而言之对于接收难民工作队的任务是非常辛苦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每年有三个月的假期。
在6月份时得到情报的各个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一方面增加工作队的数量。一方面在工作队前往的路上增加各个地区补给点的储备。
而在开封地区也基本上就不走陆路了,而且购买船只直接通过河运的方式入海,当时的黄河主要走“南道”,即向东南经徐州、淮安汇入淮河,最终通过云梯关(今江苏滨海县)入黄海(今属东海)。不过实际情况是通过云梯关经运河转长江刘家港(今太仓)。整个过程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不过那里有飞剪船可以直接将百姓运到台北基隆,省去了从登莱地区运输到台湾的时间。整个过程趁着河水并未冰冻的时机将人运到海边,等待冬季顺风期。再加快运输。
这章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