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战船或者是几艘武装商船,仅仅停战了两个月的时间,到达巴达维亚港的商船就达到了30条。这还是因为兴华公司因为移民导致船队没办法大规模在这里投入运输,不过也快了,按照计划到天启六年二月,抢运到台湾的移民全部在各个岛屿分发完成之后,每个月就有50条船来往巴达维亚和吕宋。
船只的问题或许可以通过雇佣兴华公司的船解决,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粮食需求。与兴华公司达成停战。合约之后,总督大人第一时间将准备好的采购清单交付给兴华公司,兴华公司也在第一时间将所需要的货物全部运输到了巴达维亚港口。通过紧急调度还可以使用的商船将这些货物全部运往欧罗巴,但是双方停战不仅让总督得到了不理想的结果,同样也让其作为马来地区一霸的荷兰人感受到了众叛亲离,因为巴达维亚港口遭到炮击,在当地几个苏丹国招募的士兵全部音讯全无,荷兰人得威望被严重削弱。导致本来应该由荷兰人占据的与大明贸易商品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这两个月就有20条和周围几个苏丹国的贸易商船往来,得知自己成了冤大头的几个苏丹国立即决定,不再采购荷兰人的货物,而且一些苏丹国也开始和兴华公司进行军火贸易,让总督非常不可忍受,坏消息从不是单独出现的,在战前签订的粮食采购合同,在战后反而被违约了。这次粮食价格远远超过与这几个苏丹国原先合同的两倍,导致本来应该公用军队使用一年的粮食,现在只能使用半年,甚至还不到半年。
战争计划北拖到了天启六年的正月底,无可奈何得总督大人决定将缺乏得粮食数目自兴华公司进行采购。而兴化公司作为和自己还处于停战阶段的战争对手,反倒是没有任何趁机加价的行为,而是按照一年前反正还未开始之前的粮食价格销售给了荷兰人,真就应了谢若琳的那句话,生意就是生意,如果你一枪没有打死我,那么我活过来,我们依旧可以做生意。
兴华公司确实是一个适合合作的商业伙伴,相比于马来地区的苏丹国确实是货比货得扔。
正月二十六,军队同时开始启程,3000人作为侧翼攻击力量从西爪哇北部登陆,登陆的负责人是幸存的中校和日本籍雇佣兵得副司令,而上校与张翼德带领剩下的7000人从普哇加达出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天下午先遣队的30人就遭遇了100多万丹苏丹国士兵的攻击,导致30多人被消灭,随后得知消息的上校立马决定派1000人快速追上去,张翼德询问是否有充足的情报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