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高悬。
高达四丈的三阳关犹如一把巨剑横插在山谷之中,雄浑又锐利,让人望而生畏。
斑驳的墙面上隐隐有暗红涌动,似乎还在诉说着一百多年前那场大战有多么残酷。
两侧层峦叠嶂,险峰如刃,高不可攀。
赵安率着大军赶到谷口时,看着最多只能并行四辆马车的通道,微微皱了下眉头。
它虽然算不上羊肠小道,但也不宽。
大型的攻城器械,诸如抛石机和临冲吕公车不宜使用,太挤占空间了。
他也没带。
这次他携带的主要是弩炮、床弩、云梯、神臂弓,还有一样秘密武器。
攻打这种险关,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趁着他们过节搞偷袭,已经算是捷径了。
想要轻而易举地拿下,根本不现实。
据他所知,鞑靼在三阳关的兵力常年保持在三万左右。
西戎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攻打过三阳关,甚至连这想法都很难生出了,他们还是十年如一日地这么做,足见有多重视这座关隘。
其实他也不知道上元节能够让他们的防守松懈多少。
但这确实是近来最好的时机了。
而且国主也是难得拿出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
错过这样的机会,接下来一旦和冒衍王正式开战,那便不会再有了……
西戎众将仅是看着幽深的山谷都觉得脊背发凉。
这这这……
真能打下来吗?
他们没这信心!
赵安借道西戎,翻白山、穿沙漠、直捣高城的事在西戎被传得神乎其神。
他们都知道,也觉得赵安用兵鬼神莫测,很不简单。
只是攻打三阳关比夺取高城不知道难了多少倍。
眼下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唯一可行之法大概就是堆人头,不断攻城了。
这也是一百多年前鞑靼采用的战术。
他们打了整整两年,折损九万兵马。
如今西戎和赵安的兵马加起来只有五万多。
且不说战端一起,鞑子三两天之内就会增兵,仅是他们这点兵马也不够损耗的!
他们都能想明白的事情,为何国主会这般支持?
当真糊涂啊!
赵安双眼如炬,不怒自威道:“我不管你们在想什么,但是大战一起,都要立即投入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