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李隆基不好剥了贺知章的面子,都八十多九十的人了,听听他的话又何妨?再说贺公并没有说错,从这些诗作看来,杜甫确实是个忠君爱国之人,这样的文人有用,也没大用,但肯定碍了李林甫的眼,这才是一个白身。
“给杜先生赐座,共听天音。”
什么情况,怎么就赐座了,大老远来到华清宫就是看诗词吗?杜甫活了四十多年还没有今天这样无助过。
王维趁人不备,走到他身后,拉他坐下了,杜甫还没搞懂眼前的清隽郎君是谁,就听他把来龙去脉悄悄告诉了自己,最后嘱咐他“安静听着便是,但别太惊讶。”
杜甫:“?”
接着他亲眼看着半空中出现了一个硕大的屏幕,上面的画面随着清亮的女声而变化,杜甫才明白王摩诘的话是什么意思!
【安禄山不愧是唐朝出色的将领。他制定了迷惑敌人的战术:叛军在南下之前,他派遣了一只轻骑偷袭太原,至于能不能攻破太原,安禄山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真正的目标是长安。叛军主力从范阳一路南下,河边诸郡望风而降,叛军强行度过黄河后再往西进攻,他们真正的路线并不是太原,而是洛阳——潼关——长安!果然,李隆基被他声东击西的战术所迷惑,他对平定烦乱有着盲目的乐观:毕竟唐军太强大了,他们征战四方,为他开疆拓土,少有败绩。更何况,帝国还有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样的军事天才。】
【所以当渔阳鼙鼓敲响,当紧急军报传到长安时,李隆基正和他宠爱的贵妃在华清宫嬉闹,他真的不担心。】
【事实证明,如果李隆基没有以下那些骚操作的话,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样的军事天才完全可以将安禄山的叛军抵挡在潼关之外,然后在一年之内把叛军清缴干净。然而,不仅仅因为李隆基,还因为李亨的错误判断,这场平叛竟然持续了整整八年!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华夏用了十年,唐朝建立也只打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