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一行七十余人出城而去,疾疾而行。
那是李辰的精锐小部队,还有赵明德配给他的向导,以及李辰特意向赵明德要的人。
他并没有隐匿行踪,而是大摇大摆前去三百五十里外的陌城。
因为行踪怕是早就暴露了,藏不藏都没有用,所以,他直接改变了计划。
这一次,他不再准备偷偷摸摸地潜入,而是让赵明德以呼兰城的名义派出了使团,向陌城而去,他和精锐小部队就是使团成员,还有二十余人,分别是长期在本地生活,知道这里情况的一群呼兰城中人,有军人也有商人。
说起寒北与貊族的关系,多少有些复杂,并不能用和平相处或是战争状态一言蔽之的。
貊族人,也就是当地的土着,原本就是生活在由北纵贯南方的安兴山中。
安兴山与由西至东的东澜山夹角处,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小平原,东侧是大海,有一条图江七折八绕,斜斜汇入大海。
呼兰城就在平原的东北角,拥有一片海域。
而貊族人则三百多里外的正南方向,建了一座城,叫陌城。
陌城北边与寒北接壤,右边可以越过几重山去,直接探入大衍北境的内部,距离凉京大概上千里。
虽然陌族这里是平原,但因为地靠海边,盐碱地太多,根本不长庄稼,能种庄稼的地方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貊族人,平素里只能靠进山打猎、下海捕鱼所获物资及酿造的粗盐,用来和大衍交换粮食,日子过得并不算好。
所以,对于来自大衍的粮食、布匹、瓷器、工具等等,这些都是刚需,依赖程度极高。
而貊族人打仗很是废柴,基本上逢打必输,无论跟大衍还是新济罗。
所以,貊族后来干脆不打了,直接躺平,你来揍我一下我就管你叫爹,你不来我就支棱起来做爷。
好在,貊族所处的位置很重要,是大衍和新济罗的缓冲区,无论是谁想打仗,都得先过貊族的地盘,无论是谁都不想貊族被对方吞并。
就这样,貊族反倒奇迹般地在两个国家的夹缝儿之中生存了下来。
一直以来,魏征代表的呼兰城和貊族的关系倒是不错,相互间也是通商往来,将寒北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貊族,也维持了貊族的生存,到现在为止,貊族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二十几万人口的小型区域势力。
说起来魏征在劫杀商旅这方面,倒也不敢做得太过份,除非是携带贵重物资的商旅或者接到特殊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