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了过去。
并且,事实证明,县衙那是真给钱啊,每人一天二十文,只要你干活不偷懒,保证给到位,拿着钱晚上就可以去粮铺买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些流民感动得不行,尤其是听说,县里根本就没有钱,是玉龙河的大执事、大英雄、大善人主动借钱给平阳县,让平阳县这样做的。
而城里的粮铺盐铺布铺也是他开的,卖的东西比那些黑心粮商们卖宜多了,保证人人干一天活肯定都能吃上至少一顿饱饭!
当听说这些消息后,那些流民对李辰的感激简直无以言表,直接爆棚,天天在工地上被提及最多的名字,就是李辰。
而这几天来,林灵儿也从玉寒关外赶回来了,紧急成立了一个钱庄,专门用来进行专项贷款,就贷给平阳县搞建设,同时把粮铺盐铺布铺之类的也全都支了起来,向所有人发售粮食等各类生活用品。
至于钱嘛,当然是要赚的,区别就在于赚多赚少罢了。
反正在这乱世里,只要卖得比那些黑心商人的东西便宜,这就足够收买人心的了。
至于平阳县衙从她的钱庄里贷的款,完全无息,可是只要流动起来,用来买她的东西,那可就是有钱赚了。
无论怎么流动,灵儿姑娘就是一个字,赚。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搞了建设、活了经济、救了流民、收了人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内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也趁着这段时间,李辰也和宋时轮还有楚青松几番规划设计,最后将工业园区直接选址在了城东侧。
同时,李辰的木匠工坊也从流民中招募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开始加紧制造纺车、织布机,同时还上马了提花、印染等多种设备。
这玩意,李辰设计起来实在不要太轻松,毕竟,在现有机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即可,先可着最简单的来,只能要提升一下生产效率便行。
毕竟,李辰可不想一蹴而就,直接弄出来他所能设计的极限。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逐渐升级,不断用小代差对这个时代的技术进行压制,一步步地发展起来,才是王道。
要不然,直接升级到极限状态,容易造成文明跃迁后遗症,反倒会被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所反噬,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一句话,大生产、大建设,搞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