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的。
他没有用演讲稿,而是直接走到大屏幕前,用激光笔点出了一组数据:“丹江港目前拥有19个生产性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5000万吨,实际运营中30万吨级矿石泊位为最大单体设施。”
“目前的吞吐量是年均800万吨,但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引入国际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一年时间内就可以翻倍,提升到1600万吨。”
评审席上,几名专家都惊讶地抬起了头,认真听着他的陈述。
“华远集团在东南亚和欧洲拥有成熟的港口合作网络。”梁晓辉继续讲道,“如果我们集团能够中标,在目前已经开通的扶桑国 、泡菜国 、毛熊国等国家的运输航线基础上,我们将打通丹江港新的国际海上货物直达运输航线,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港口。”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砸在关键点上,“能够降低30%的物流成本。”
孙明的脸色阴沉,捏紧了在桌子下面的手指。
——这家伙,真有这么大实力吗?
他在丹港这座小城偏安一隅,现在听到华远集团这个年轻人嘴里说的都是“国际航线”、“全球港口”,不太真实,总觉得对方是在吹牛逼。
这时,评审席上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财务专家突然提问道:"你们报价52亿,但方案里包含进口设备,关税成本核算了吗?"
大屏幕上立即弹出明细表,梁晓辉解释道,"按CEPA协议,港资企业关税减免30%,实际支出..."
孙明的脸色铁青——这种政策细节他压根都不清楚!
陈明和评审组专家及省改制办小组成员集体离席,闭门讨论半个小时后,重新走上主席台。
陈明大声宣布了结果:
“经专家组和省改制办小组评审,本次丹江港改制项目的中标企业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华远(国际)物流集团海连分公司。”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即响起雷鸣般热烈的掌声。
孙明坐在原地,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他缓缓看向杨国涛和马文涛——两人同样一脸不甘,显然这个结果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掌控。
而张玉龙几人,只是在平静地整理文件,仿佛一切早在预料之中。
最后,陈明宣布了改制后丹江港的股份构成结构:
国有控股70%,保留地方政府和港务局的控股地位,确保战略资源控制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